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行品质
沈月明
  沈月明

  又闻乘客暴怒打空姐,起因只为空姐坚持影音设备位置不能安放行李。一些乘客的戾气之重,可见一斑。

  这次倒不是因为最常见的航班延误引发的乘客发飚。但这样的纠纷几乎每天在发生。到检票柜台大叫大嚷,拒绝改乘航班,拒绝被安排酒店。最极端的是拦飞机“维权”,这种违法事件,曾在多个机场发生。

  有那么几年我在美国频繁飞行。到过几十个机场,坐过上百次飞机,不是帮外人说话,我确实没见过一次乘客与地面或空乘之间的争吵。美国人坐飞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安静。默默排队,默默候机,默默看书,就像一次平常的坐公交车上班。有一次在某机场碰到暴雨延误,所有乘客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坐在椅子上,甚至没有人上前询问,广播也只是播了几次通知就不播了。

  但以此来说明中国乘客素质低显然有失公平。前文提到的航班延误,是我在美国的飞行经历中能记起的唯一一次。美国航空公司航班的正点率非常惊人,落地时间几乎分秒不差,经常是提前。所以很多中转航班留给你转机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

  以此来说明美国航空业如何完善也不真实。至少相比国内的机场和航空公司,他们的机场更显老旧,飞机不但机型老,设施还简陋,他们的空乘不讲究年轻、漂亮,态度也没有中国空姐那么热情主动,而且他们的国内航班从不提供飞机餐!但他们提供了所有乘客最在意、最需要的服务——安全和准点。

  而经常性延误恰恰是国内航空业光鲜外表下不那么可人的一面,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客观的因素,至少个人体会美国大雨、大雾天气要比中国少很多很多,但机场和航空公司在管控能力和保障水平方面显然还有改进的空间。经常性、长时间的延误自然会催生乘客的焦躁情绪,而时下航空公司为掩饰延误采取提早关舱门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

  经过长期发展,美国航空公司和乘客间达致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这也正是当下中国航空业和乘客亟需锤炼的品质。遭遇延误,航空公司应真实说明情况,表达歉意,需要补偿时,应爽快、到位。反过来对乘客而言,遵守秩序,保持理性,是起码的公民素质,无论你坐头等舱,还是有多么特殊的身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特别报道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职场方圆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家居装潢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博览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家装之窗
   第B14版:家居装潢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地产新闻
   第B17版:地产新闻
   第B18版:人才/品牌教辅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生活
如何堵上安卓软件窃取隐私之门
飞行品质
媒体视点
保客车安全可否“一票否决”
古墓坑?“许愿池”?
“解救演练”,忽悠谁呢?
从举报《现汉》看汉语纯洁性
新民晚报评论A04飞行品质 2012-08-31 2 2012年08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