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乘客暴怒打空姐,起因只为空姐坚持影音设备位置不能安放行李。一些乘客的戾气之重,可见一斑。
这次倒不是因为最常见的航班延误引发的乘客发飚。但这样的纠纷几乎每天在发生。到检票柜台大叫大嚷,拒绝改乘航班,拒绝被安排酒店。最极端的是拦飞机“维权”,这种违法事件,曾在多个机场发生。
有那么几年我在美国频繁飞行。到过几十个机场,坐过上百次飞机,不是帮外人说话,我确实没见过一次乘客与地面或空乘之间的争吵。美国人坐飞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安静。默默排队,默默候机,默默看书,就像一次平常的坐公交车上班。有一次在某机场碰到暴雨延误,所有乘客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坐在椅子上,甚至没有人上前询问,广播也只是播了几次通知就不播了。
但以此来说明中国乘客素质低显然有失公平。前文提到的航班延误,是我在美国的飞行经历中能记起的唯一一次。美国航空公司航班的正点率非常惊人,落地时间几乎分秒不差,经常是提前。所以很多中转航班留给你转机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
以此来说明美国航空业如何完善也不真实。至少相比国内的机场和航空公司,他们的机场更显老旧,飞机不但机型老,设施还简陋,他们的空乘不讲究年轻、漂亮,态度也没有中国空姐那么热情主动,而且他们的国内航班从不提供飞机餐!但他们提供了所有乘客最在意、最需要的服务——安全和准点。
而经常性延误恰恰是国内航空业光鲜外表下不那么可人的一面,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客观的因素,至少个人体会美国大雨、大雾天气要比中国少很多很多,但机场和航空公司在管控能力和保障水平方面显然还有改进的空间。经常性、长时间的延误自然会催生乘客的焦躁情绪,而时下航空公司为掩饰延误采取提早关舱门的措施只会火上浇油。
经过长期发展,美国航空公司和乘客间达致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这也正是当下中国航空业和乘客亟需锤炼的品质。遭遇延误,航空公司应真实说明情况,表达歉意,需要补偿时,应爽快、到位。反过来对乘客而言,遵守秩序,保持理性,是起码的公民素质,无论你坐头等舱,还是有多么特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