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有一幅“我要读书!”的摄影作品,一夜之间在全国迅速走红。照片上,一名小女孩大大的眼晴里,闪烁着的渴望知识的神情,让亿万人为之动容。当这幅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后,伴随着千千万万个希望小学的诞生,这动人的目光也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你面对不同事物的时候,你可以默默无语,但你的瞳仁却已经把你真实的感受悄悄地反映出来了。在大都市喧嚣的环境里,在纷乱、赤裸的眼神交叉中,我寻找着那些真实、深情、瞬间的目光。
去年夏天,我去居家附近的一个瓜摊买西瓜。摊主是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我让他挑了两只西瓜后,他放到秤盘上去称分量。我一边去看旁边的黄金瓜,一边问他多少钱。见没答应,我就返身,正欲问他怎么回事。
只见他愣在秤前,目光盯着左边。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不远处的车站旁,一对情侣正在道别。男的推着一辆山地车,女的双手搂着他,在热烈地吻别。那女的穿着吊带衫,浑身散发出青春的气息,摊主的目光里闪动着失落忧伤的神情。
他缓过神来,不好意思地朝我尴尬一笑。收了瓜钱,他告诉我,他离家时,妻子也是这样依依不舍地与他分别的。如今已二三年过去了,他在城里东拼西闯的,也没落下个地盘来,无法把妻子接过来团聚,每每看到青年男女难分难舍的情景,心里就像被猫抓似的,觉得对不住妻子。
我瞧了他一眼,只见他身上的T恤脏兮兮的,瓜摊里扔着几包方便面和火腿肠,旁边滚着几只啤酒瓶子。“没女人的日子真不好过啊!”他叹道。
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失落忧伤的目光。那天午后,我去单位附近的外滩源散步。正是不冷不热的季节,古典风格的建筑间,有好几对正在拍婚纱照的新人。闪光灯照耀处,都是甜蜜而又幸福的笑容。
我发现有一个清扫女工跟在一对拍婚纱新人的后面,出神地看了好一阵子,目光里充满了向往的神情,漂亮的眸子里忽闪着无限地羡慕。不一会,新人走远了,她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我走上前,把手中的烟蒂扔在她的畚箕里,随口问她,来这儿拍婚纱的人很多吗?她答,这儿房子多漂亮,都想在这儿留个终身的纪念。我说,刚才那个新娘子穿的婚纱蛮别致的。她笑道,真好看呵,穿在她身上像一朵盛开的荷花。
我又问,你们乡下有这么美丽的婚纱吗?她说,乡下哪有这么好看的。她又接着说道,不过我已与男朋友说好了,等我们存够了钱,结婚的时候也在这儿拍几张照片,带回去让老家的亲戚瞧瞧我们工作的地方。那神情,像是在夸耀一件骄傲的事。
“我们工作的地方?”我有些不解。她告我,她男朋友就在这儿做保安。说着,指了指前面教堂尖尖的顶。我急着回机关上班,她一路朝前扫去,嘴里哼起了欢快的家乡小调。
有时候,那些目光里也包含着对明天的企盼。一天傍晚,我在小区旁一所小学的门口锻炼。校园里静悄悄的,大门口有一对母女正在向校内张望。母亲约三十多岁,穿得极朴素,她指点着校舍向女儿介绍着什么。女儿长得胖胖的,顺着母亲的指点,使劲向校园里瞧着。暮色中,她大大的眼晴里饱含着盼望的目光,纯洁的瞳仁里跳跃着深深的期待。
原来,小女孩的父母都是小区送牛奶的,女孩正逢上小学年龄,附近又没有民工子弟学校,家里为此焦急万分。这时恰逢市里有政策,外来务工者子女可以进本市学校就读,父亲马上替女儿报了名,开学就可来学校上课了。但女儿在欣喜中总有些担心,拉着母亲先来看看自己将要上学的地方。
这时,学校门卫走过来询问,听说是此情况,一聊起来,还是一个地方出来打工的,就把自己的老乡请进去“参观”了。
生活中,这些怯怯的、陌生的、充满渴望的、蕴含着他们痛苦和梦想的目光,曾经被遗落在他们亲手参与建造的繁华都市里。如今,当他们在逐步融入城市的时候,我们该怎样用温暖的心去细微地感受和关注这些目光,向他们传递城市的关爱呢?
面对这些曾被漠视的目光,我们不该也不应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