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喜欢看美食节目,星期天晚餐她就催我们快点吃,吃好可以看“顶级厨师”,虽然这个节目要到晚上九点多才开播,可她记挂着那几个火热PK中的选手,心有戚戚焉。也因此,这档节目的三个评委,她最不喜欢刘一帆,觉得他舌头太毒。
那些选手多不容易,光是劈火腿,光是洗羊腰,就让妈很同情了,所以,选手们做的菜,虽然我看着常常食欲不高,但我妈都给他们打高分。唯一一次,她批评了三个选手。那是节目“压力测试”环节,三个选手PK“三色小笼包”。四十五分钟过去,一男两女三选手呈上三盘小笼,第一盘,小笼都有没合拢的;第二盘都合拢了,但小笼褶子不漂亮;第三盘的小笼,一个个瘦瘦弱弱,没精神。
妈叹了口气,想不明白这些能做满汉全席做法式大餐的选手,怎么就做不好一笼小包子!我爸就趁机批评了我妈的美食修正主义,厨师厨师,能做好青菜做好饺子,就是顶级厨师。是啊是啊,我跟着附和,在我心中,外婆就是顶级厨师,外婆的芋饺就是厨房绝唱。
说到芋饺,连我爸都黯然了。
外婆出身贫农,爸爸出身地主,一辈子,丈母娘和女婿在美学上就没调和过。外婆最烦爸爸的是,一天到晚让她洗手,洗烦了,外婆就会说,那你别吃我做的饭。爸爸有时抽风,就真的去外面买馄饨吃,外婆一生气,就动手做芋饺。
芋饺,谁挡得住外婆的芋饺呢?那可是他们新昌媳妇的独门秘技,听说从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了。常常,外婆一边捣小芋艿,一边开讲野史,新昌老家啊,出过一个大举人,可是,这举人进京没多久,就回乡了,因为想吃芋饺啊!这个故事讲好,外婆就开始把番薯粉和芋泥和起来,然后呢,她的故事也更高级了,这回说的是乾隆爷了,乾隆爷下江南,大家都知道他吃肉丁莲子酒炖鸭、春笋盐炒鸡、螺蛳盒,哪里知道,他还吃过我们新昌芋饺!
外婆一边渲染乾隆爷吃芋饺心魂荡漾的场景,一边开始包小芋饺了。大拇指大小的芋饺,塞足了肉馅,站在砧板上,个个精神抖擞,我们四个孩子站在旁边,数啊数,数到一百个的时候,外婆要讲外公的故事了。外公,在外婆的心中,那是比乾隆爷还高级的。但是,我们不想听外公的故事了,我们催着外婆,可以下第一锅了!
这个时候,爸爸也熬不住过来给外婆扇扇子了,丈母娘看一眼女婿,想再讽刺他两句,话到嘴边变成了:“不用扇我,去扇煤炉。”我们也跟着拿起扇子去扇煤炉,直把火苗扇得一尺高,直把小芋饺扇到透明。
撒上葱花,一人三十个,吃到一半,表妹哭了,她说刚才一个芋饺直接滑下喉咙的,不能算。外婆就给她补一个。我们于是也跟着说,刚才我也滑下去一个……
这个,三十年前的往事了。
芋饺呢,其实妈妈也会做,姐姐也会做,但是,妈妈做芋饺时不会讲故事,姐姐还用上了搅拌机,后来在超市,我们还发现过速冻芋饺,可拿起又放下了。因为在我心中,芋饺的工序,包含了外婆的故事、我们的期待,包含了那被扇得一尺高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