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低调而厚重
屋脊划着优美的弧线,向两边撇着,山墙看上去硬硬的,素面朝天,没有了江南民居的粉墙,也没有了高高的马头墙,有的只是青青的砖一层层码上去,砖缝间勾出细细的白线;当然也没有江南民居常有的飞檐,卷曲着直上蓝天,远远望过去,这里的屋檐短短地、愣愣地,甚至有些木讷———可这就是声名显赫的“中原第一大宅”马氏庄园。
不仅房屋形态低调且厚重,砖雕和装饰,也很耐看。门楣上,植物绿样的卷草纹至今看上去还是那样的生动:草卷着、连续着,不断线,不到头,就像幸福、安康一样;草中间的葫芦分明就是宝瓶———“保平安”呢。
大宅造了数十年
粗粗地、远远地看,马氏大宅除了规模宏大,与中原其他四合院型民宅没有区别,但往细里看,差别可就大了。且不论大门的礼数级别极高,就如墙根檐角,天地也是洞天别具。
在清光绪至民国初年近50年的漫长岁月里,马氏庄园长大成为北、中、南三区六路,十余个四合院,每一路建筑的中轴线上都开了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真个马氏庄园的厅、堂、楼、廊、房共有300余间,行走其中,主人房的威严神秘、小姐楼的轻巧浪漫、私塾的严整端肃,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如行迷宫之中。
细微处看见匠心
马氏庄园得以保存至今,与马家的“与时俱进”关系密切。第一代马丕瑶为“百官楷模”,第二代中既有爱国商人,更有“南秋瑾北青霞”中的马青霞。
保留至今的马氏庄园2000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徜徉在气势恢宏的大宅,端详着墙根柱础,望着矮柱间探出头的小狮子,看着圆鼓鼓的南瓜石;门缝里看过去,仿佛是汉白玉砌成的扶梯,斜斜地通向了看不见的阴影背后,再上面就是硬硬的屋檐了,你尽可想象着这里曾经的风云激荡、天伦之乐。还有亮光中的青花瓷盖碗,就这样静静地候在那里,等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