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观众成主体
《国家命运》讲述了我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建国之初,战胜重重困难、自力更生研制出“两弹一星”的尘封历史往事。这样一部讲述过去的主旋律片子在很多人的习惯性思维中,似乎更适合中老年观众观看。但《国家命运》却打破了这一惯例,聚焦了许多关注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的年轻观众的目光。有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一路追看此剧。他们表示,电视剧让他们不仅对这段历史有了准确深刻的了解,对钱学森等科学家也更加钦佩和崇拜。
此剧还引发了网络点播热、微博议论热。出品方的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说,据搜索引擎数据统计,通过网络关注此剧的观众超过七成是20岁至39岁的收视群体。在网络视频的收视排名中,此剧也与《甄嬛传》这样的热播剧处在同一梯队。
权威揭秘很震撼
《国家命运》权威揭秘“两弹一星”的全过程,被称为近年来电视剧中“纪实纯度”最高的一部,以纪实手法还原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并为观众解开了一个个令人震撼的历史谜团。其中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为打破美苏两强的核垄断,在决策中显现的战略眼光和博大胸襟;也有以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王淦昌等科学家和部队官兵为新中国的自立自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感人事迹。
编剧陈怀国、陶纯先后赴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六省区,对当年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老领导、老专家和科技人员等300余人进行深入采访,历时3年,数易其稿,并揭秘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如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长什么样?此前从来没被披露过,在此剧中,荧屏还原了它的诞生过程和历史原貌。像钱学森三分之一的戏份,都是依靠本人的历史影像资料呈现的,让该剧充满了真实感和历史感。
“爱国情怀”打动人
有专家认为,《国家命运》能在竞争激烈的热播剧中异军突起,其背后是广大观众不断高涨的“爱国情怀”使然。重拾“两弹一星”精神,回顾“两弹一星”的艰苦历程,能激发当代人的爱国激情,这在当下颇具现实意义,让每个中国人记住了那些为中华民族强大而作出不朽贡献的人们。
清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说:“《国家命运》通过还原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和场景,将‘两弹一星’精神展示给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正能量在当下显得尤为可贵。”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一次民族精神力量的高度凝聚和巨大释放,23位科技专家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勋时已过世的有7人,此后过世的8人,目前仍健在8人。每一位元勋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和令人唏嘘的故事,这正是电视剧《国家命运》能够传达给当代年青一代的力量源泉所在。有观众感慨道:“应多拍些《国家命运》这样的好电视剧,让人积极向上,滋养心灵。”
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