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不通?找“丁姐工作室”
■丁军正在了解居民生活中的不便 见习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记者  袁玮

  “有困难找丁姐。”徐汇区枫林街道,“丁姐”的名字响当当。这位社区老人口中的“丁姐”是位年过花甲的“前居委会书记”。去年5月丁军重新“上岗”,任务就是筹备9月成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上册商”都得有爱心

  翻开枫林街道生活服务中心的小册子,家电维修、修配钥匙、打印复印、修眼镜、家政服务……上面密密麻麻列出了37家商户。“我们地方太小,做不到别的街道把所有商户集中在一处的‘排场’,所有上册的商户只能‘散落’在各个居委。”丁军先到31个居委会,从居委会推荐出的100多家里面筛选出50多家。再一家家跑,一户户看。“毕竟老年人会比较关注和信任生活服务中心推荐的商户,商家信誉要好,要有爱心,我要对老人负责的。假冒的‘李鬼’、有‘斩客嫌疑’的坚决不能要。”(下转A2版)  (上接第1版)大热天走进商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执照,是不是合法经营,接着是“面试”老板。丁军告诉记者,生活中心提供的服务是公益性质,有些老板一听是要为社区老年人服务,收费要低只能微利,便面露难色。“这样的商家只能排除在外。”服务的种类也要全,洗脱排油烟机的商家一直找不到,不是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就是技术不合格。丁军四处打听,终于在中心成立之前觅到了合适的。

  为方便老人修小家电,生活服务中心提供了便民措施,只要把要修的小家电送过来,统一由指定商家上门取,等修好了再通知居民到中心取。中心成立后,丁军还定期组织便民集市到街道8个生活服务分中心摆摊:测血糖、血压,修自行车、修伞、修钟表,还有“乐淘淘”闲置物品交换、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咨询……

  “工作室”实在太知心

  枫林街道的老年人比例达30%,是徐汇区老龄人口最多的街道。“老年人更需要精神的慰藉,社会的关爱。”生活服务中心成立后,根据街道梳理出的277位70岁以上子女不在上海的老人和孤老,丁军带着志愿者为他们每人建了老年生活服务手册,开通关爱电话、上门理发、冬季洗床单被套……

  老人需要物质帮助,更希望能排遣精神上的苦闷,专做老人心理工作的“丁姐工作室”今年7月成立。尽管有10来年居委会工作经历的丁军是做人思想工作的一把“好手”,为了让“工作室”做得“专业化”,她到医院的心理咨询医生那里讨教经验和专业知识,又买来好多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拼命充电。

  宛南一村80多岁的蒋伯伯是位孤老,听说丁姐工作室成立了,他找到丁军诉苦。原来,老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把原先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置换成一室户的小房。由于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迁户口,对方把他告上法庭索要经济赔偿。老人愤懑不已,觉得是中介在欺负他,实在想不通:“就晚几天迁户口又有什么关系?”丁军耐心听完老人叙述,慢慢开导他,现在是契约社会,签了合同就要履约。尽管老人最后赔了对方1万元左右,丁军的一趟趟上门,一次次电话,终于让蒋伯伯内心平复了不少:“丁军不嫌烦,不怕累,丁姐工作室实在太知心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重阳敬老日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办证“零等待”“吞吐”翻十倍
【同题问答】
3、8号线“站内换乘”首考过关
想不通?找“丁姐工作室”
6、8号线“公交停驳”风平浪静
新民晚报要闻A02想不通?找“丁姐工作室” 2012-10-22 2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