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2: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本版列表新闻
~~~建议家长不要人为缩小孩子交友范围
~~~建议家长不要人为缩小孩子交友范围
~~~建议家长不要人为缩小孩子交友范围
~~~建议家长不要人为缩小孩子交友范围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了“精英圈”未必成精英
建议家长不要人为缩小孩子交友范围
董蕊
  绞尽脑汁为孩子营造提升社会地位的机会,已成为不少父母最闹心的事。在“圈子教育”的心态下,很多家长从早教班就开始“择”,幼儿园、小学、中学更是“愈演愈烈”。一些民办教育机构看准家长的这种需求,在广告语中直接打出“孩子们在这里组合起人生的第一个精英社交圈”的旗号,一些高尔夫俱乐部也会开设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培训班、俱乐部,甚至幼儿班。将孩子送进这些“精英圈子”真的可以让孩子变成精英吗?让我们看看家长和专家的意见。

  人脉就是钱脉

  章小姐告诉笔者,她和老公费了很多工夫,才把儿子送进一所知名的幼儿园。她认为,除了挑学校的教育质量外,其他同学的家庭地位也很重要。儿子进了这样的学校,将来的朋友圈就大不同,让孩子从小学会适应混圈子,至关重要。

  有多大劲使多大力

  杨先生则认为,家长拼了老命让孩子进所谓的上流圈子就是劳民伤财。当自己的家庭没有能力实现孩子的愿望,而孩子又调整不好心态,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感,甚至怨恨父母。混圈子也要和自己同一水平的混,如果非要进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不但混不进去还可能被排斥。

  专家意见

  学会和不同人交朋友

  家长渴望把孩子培养成高端人才,心情可以理解,但混圈子对孩子而言有利有弊。利是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和见闻,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弊是有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在进入所谓的精英圈后,可能不被认可还会被排挤,并且难免增加家庭负担。让孩子从小接触各式各样的小伙伴有利于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但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交友纯而又纯,只能接触和认可某一类人,而不了解、适应社会群体的复杂,对将来毫无益处。在星期8小镇,孩子们不但可以体验到各种职业,在体验的同时也会遇到各个年龄层的小伙伴,在共同工作的同时学会与人交流沟通。

  爱的教育研究会 董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长三角/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职场方圆
   第A28版:读者之声
   第A29版:阳光天地
   第A30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8版:教育周刊
   第B19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20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玩游戏用不着手把手 宝宝自己尝试才有劲
去大自然上课 学会尊重生命
进了“精英圈”未必成精英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早教沙龙B22进了“精英圈”未必成精英 2012-11-21 2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