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因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红过一把。这次莫言得国际大奖,高密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了!
我在莫言二哥管谟欣的陪同下走进了“高密东北乡”。莫言笔下“长七十里宽六十里的低洼平原上,除了点缀着几十个村庄,纵横着两条河流,曲折着几十条乡间土路外,绿浪般招展着的全是高粱”的东北乡。其实,如今踏上这块土地,把整个乡间都跑遍,小片的红高粱地已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小村农屋门前晾晒的玉米、豆角;有的只是还没有被惊扰的农田边,欢快的鸡鸭依旧在闲庭信步。
“莫言1955年在这里出生,1988年我们搬离了旧居。”管谟欣如是说。
走进平安庄莫言故里,这是几乎用泥墙砌成的五间联排农家平房,比较有趣的是,屋顶的左边是青瓦,占四分之一,屋顶的右边是红瓦,占四分之三。门是斑驳老式的木门,上面贴着一副褪了色的红底黑字对联:“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这副对联分明映照了在光绪年间就中过探花的管家对人品的注重,对文化的热爱。门前院子里的萝卜地已被翻得凌乱不堪了,据说最近天南海北来莫言旧居者颇多,有些参观者乘陪同人员不注意,偷偷拔几只塞进兜里,出了门还自鸣得意地向别人展示:“这是莫言家院子里的萝卜!这是莫言的萝卜啊!”引得想沾沾喜气的多人去抢拔萝卜。
虽说旧居有五间房,但都比较狭小,除了一块“莫言旧居”可能是新摆放在正门内的桌子上外,其余看似搬走后没打理过的痕迹依然照旧:房间里的炕头还在。一台莫言结婚时买的老式收音机还在。积满灰尘但曾炊烟袅袅的灶台还在。当然,我发现莫言生活了33年的气场还在。难怪高密市政府要拨款50万元为莫言旧居修缮时,被莫言的老父亲婉言谢绝。
高密市委副书记万丽自豪地说,莫言为家乡人争了光,更为中国人争了光。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莫言的旧居,让世人领悟作家故里的人文情趣,让作家实现“我只有站在高密的土地上,创作才有感觉”的朴实心愿。
我笑着提醒道,高密的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已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三绝”,如今是知识产权保护年代,赶快把“莫言”、“高密东北乡”、“红高粱”注册了啊!
确实,有言传说高密某管委会要投资6.7亿元,打造包括莫言旧居在内的莫言文化体验区、万亩红高粱休闲区、莫言影视作品展示区等等。我认为大动干戈没有必要,把这些钱多建几座学校、多修几条公路、多清几道河流多好。
就如我,看到莫言旧居泥墙外微风下轻轻摆动绿叶的毛豆很亲切。设如,高密东北乡被巨资搞得轰轰烈烈、不伦不类、不上不下,莫言北京回来接不到地气,莫言的创作灵感被“6.7亿”搞没了咋办?这可是个大问题啊!高密应该还是那个高密,东北乡应该还是那个东北乡。如同有记者问莫言获奖感受时,莫言朴实无华地说,希望回归平静。
让留恋家乡高密的莫言,依然能捕捉到东北乡平安庄的平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