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探究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温度的一个窗口,换言之,地铁不仅是出行工具也是社会空间,每一个乘客的故事,都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准的一根标尺。
不论是热心乘客的友善举动,还是晕车的农民工主动擦掉了地铁车厢内的呕吐物,不仅是孟子所谓的人皆有之的“善恶之心”,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社会关系和共同情感为核心的共同体理念,正以方兴未艾的姿态塑造着人们的公共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民工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城市。在城市里,人们究竟是互不相关的陌生人,还是利益相关、命运相伴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古人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好,现代人言说的“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也罢,都生动地说明了城市也是一个共同体。“农民工擦地”是公共精神的一次很好的体现。
在地铁车厢里,因晕车引发的呕吐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这一次,却因为“农民工”的身份标签和俯身擦地的行为反差,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里,农民工素质不高,缺乏社会教养,而“农民工擦地”恰恰提供了一个反证。
(杨朝清 全文刊新民网,网址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