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要在预算法规、财政监督的框架内,花钱是合规的。但像如今的“年底突击花钱”,公众之所以对这种行为不抱好感,甚至表示质疑,其实就因为,在公共部门“花钱”长期不公开、难透明、缺监督的背景下,很难脱离人们有关公共行政伦理的叩问。如果说年底突击花钱不违规,那么这样的经费使用是否合理与有效?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甚至腐败暗角?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真正反对的不是年底集中花钱,而是大手大脚、无效益、无准则地乱花钱。
公众的忧虑并不是无中生有。这些年来,每到年底,总能曝出一些突击花钱风波。除了各种天价晚会、年底出差旅游福利,还有购买超标轿车、发放iPhone当年终奖品等。如果公共资金的使用始终云遮雾罩,缺乏放在阳光下的坦诚与勇气,就算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日常资金使用乃至年底突击花钱合乎规定,也未必经得住民意拷问。从技术上对现有预算制度进行改进,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这些都曾是人们对遏制“年底突击花钱”开出的药方。但想要改观一种现象,从来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公共财政的预算及使用情况,始终把公众监督排除在外,缺乏起码的公开与透明,那么“年底花钱不违规”便难免陷入一种自说自话的境地中。 新华每日电讯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