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10月份,送报纸的邮递员总会一次又一次地按响我家楼下的门铃,开口第一句话总是笑眯眯地问:“你家明年的报纸还订吗?”这几乎成了天天要响一遍的门铃,一直要等到我把现金直接交到送报员手中后,这件事情才算有了了结。
送报员自然有他的任务所在,能争取多一点订户也显示出他的工作价值。所以,遇到我这类“优质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放过。
其实,我也算不上什么“优质”读报人。家里虽然订了六七份日报,但大部分是靠单位和朋友订报单消费的,真正让自己掏钱的报纸只有两份:一份《新民晚报》和一份《上海证券报》。《新民晚报》订了20余年,《上海证券报》也看了十多年。而且,已经做好打算:明年、后年、今后,仍然只订这两份报纸。
我也是做媒体的。天天早上一上班,到单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新闻。对电子媒体的迅捷和便利,以及给纸质媒体带来的“杀伤力”,是有刻骨感受的。为什么对某些纸质媒体还依然情有独钟?非要自己掏钱天天在家里看呢?
我的解释是:从纸质媒体上,我得到了电子媒体无法给予的快乐和享受。
一份《新民晚报》,我几乎天天晚上是躺在床上看完的。晚报版面多,拿在手上分量太重,我就把报纸一张一张抽出分开来看。看完一张,放下一张,报纸轻轻地飘落在床沿边。此时此刻,夜是宁静的,四周是娴静的,忙碌了一天后的心情也是安静的。在这般静寂的氛围中细看慢读好文章,自然有了一份安逸和悠闲的精神享受。
渐渐地,睡意来了。于是,深深浅浅的文字与大脑一起酣然入梦。坐在电脑前,我断定是不会有这等感受的。
送报员还曾经告诉我,他天天送出的几百份报纸中,只有两家订了证券报,其中一户便是我。我看证券报,不要说是一天,就是一个星期内,能读到一篇自认为是好文章的,就物有所值了。证券报上的“好文章”,是能够决定投资方向的。我喜欢把报上读过的好文章剪下来,放在一旁,随手就能拿到。因翻看好文章,一如与懂行的朋友切蹉谈心,能让自己在写作困惑的境遇里,先知先觉地享受到前方微微的曙光和提高写作的信心。
我想,纸质媒体的魅力,是电子媒体所永远无法替代的。
又到岁末,思前想后,不由让我想到,当下过日子,能让人觉得有乐趣的事最好多些,读好看的报纸便是其中一件,我怎么舍得割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