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来由要从高桥派出所昨天收到的一面锦旗说起。
母亲临终说出遗愿
来送锦旗的祝家姐妹一见到户籍民警赵丽莉,首先掏出一张全家福:“赵警官,这是我们和弟弟的合影,能完成母亲的这个遗愿,让我们一家团聚,全亏了你!”原来,祝家姐妹的父亲早逝,母亲无力独自抚养七个孩子,只得在43年前将年仅5岁的小儿子送了人,并答应永不相认。一别经年,母亲虽想念儿子,却碍于当年承诺,无法再见儿子一面。去年10月初,母亲逝世前,挣扎着说出遗愿,希望女儿能在她去世后找到弟弟,骨肉相认。
加班几天找到线索
祝家姐妹在母亲去世几天后便来到高桥派出所求助。户籍警赵丽莉听说后,虽然线索只有一条,即他们儿时曾住在浦东新区凌桥镇友好村,仍主动揽下这桩“分外事”。当年的户籍资料都是手工书写的,赵丽莉和助手徐丽英一有空就扎进档案室,逐本翻阅已泛黄的户籍册,加了几天班,终于找到一条记录:“祝某某,1969年迁往延安东路某号。”
赵丽莉与该地址派出所联系后,查询到祝先生已改姓陈,现住管弄路,联系电话是家中的固定电话。赵丽莉一连拨打了8天,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她分析可能祝先生一家正在外地旅游。她没有放弃,一有空就拨打。终于,在第8天晚上电话接通了。然而,隐约猜到民警来电意图后,刚旅游归来的陈先生斩钉截铁说:“绝不认亲!”
真情打动姐弟相认
听到这个消息,祝氏姐妹悲喜交集,泣不成声:“我们什么都不求,只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当年姐弟七人,父亲早逝,万般无奈下才将弟弟送人……”赵丽莉明白,陈先生心里还有怨气,于是,她提议让姐姐们每人给弟弟写一封信,同时,她也以旁观者身份给陈先生写了一封信:“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同的,有些我们无法选择,有些我们可以选择。但是,无论你选择继续怨恨,还是选择冰释前嫌,血浓于水的亲情都是无法改变的。您的母亲为了遵守承诺,在世时没有来找你,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难道您忍心看到年逾古稀的姐姐们同样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吗……”这份真情终于打动了陈先生,十来天后,祝家姐妹接到了弟弟主动打来的电话,最近,他们还一起度过了元旦假期。
通讯员 蒲恭轩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