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网购出手最大方的居然是“50后”的大叔大妈们,每人平均网上支付金额达3.1万元,其中每人平均购物达1.5万元。我基本上就处于这个水平了。不过我倒没想剁自己的手。因为基本上都是该花的钱,该买的东西。
我的网购始于3年前。当时一个朋友极力推荐淘宝。她现身说法:她家抽油烟机的滤网坏了,没处配,上网淘了下,居然发现有卖各式各样抽油烟机滤网的店家,居然配到了——从广东送过来,一用正合适,花了不到10元钱,“要是过去,不知道要打听多少人,要跑多少路才能买到呢。现在好了,一点鼠标,就送上门了。”
我也发现,网上买东西又方便又实惠。首先是书,自从网上有书卖,就没再去实体书店。然后是电器,基本上是几个网站之间选。后来家里装修,瓷砖、龙头、马桶、花洒、净水器……统统都是网上买的。书,闲下来的时候看着;空调,冷天热天在运作;瓷砖贴在地上、墙上呢;龙头,天天在服役……我为什么要剁手呢。如果这些东西不从网上买,那也必须从实体店买。
当然,有人花87万元买化妆品,有人花65万元买零食,那是出问题了。估计是想买盒粉饼,买了粉饼后,发现唇膏在搞促销,这款唇膏特别适合“皮肤白皙”的人,而自己恰恰皮肤白皙,不免心动。点开一看,发现这款唇膏共有10种颜色,每款都很好看,令人不忍割舍……粉饼才花了几十元,10支唇膏花了上千元。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帖子,声泪俱下控诉马云,说自己半年的血汗钱都让这家伙赚走了。真想把手伸进电脑,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还是从自身找问题吧。没有网络的时候,一样有人控制不住购物的。商店促销,满399送100元抵用券。你想买的鞋子只需200元,这时候,你会去“开发”一个价格大于199元的东西出来。拿了100元的抵用券,再去“开发”一个价格大于100元东西。本来只需花200元买双鞋,最后是花了400多元,捧着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回来。想去买个空调,心理价位是5000元。到了店里,店员推荐有啥啥啥新功能的新款,只要8000元,还能打八折。如果凑上别的电器,满1万元,可以送个微波炉。于是你最终花了1万多。
过去骂店家是“奸商”,现在骂马云,你自己就没问题吗?
关键还是要有定力。下手前先想明白,这个东西确实需要吗?别在年底看对账单时后悔。如果情况实在严重,家里堆满了没开封的快递盒子,还在不停地下单,那就去看下心理医生。手就不要剁了。出问题的是脑子,不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