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渐长之后,会喜欢做媒。看见年龄、外貌、学历或家庭背景相称的男孩、女孩会忍不住想撮合他们,不过成功率不高。几年前,我不经意地做了一次,却意外地成功了,当时感觉蛮好玩的,多年后,才发现麻烦连连,烦恼多多。
他和她都是我朋友的孩子,双方的父母跟我说这两人的自身条件时,我当时的脑子里就蹦出了两人凑成一对的美好情景。于是聚会时,拉上他们一起来。也没有刻意,自然而然地见面,顺风顺水地交往。谁知没过多久,他们就双飞了,而且恋上后不久,结婚的请柬就送来了,一身喜庆热闹的红,衬得人幸福流光。难得他们能成姻缘,真是为他们感到高兴,祝福的话,说了一筐又一筐。而他们的父母也乐呵呵地感谢我,说如果不是我做媒,哪会有他们的今天!
婚后,他们的恩爱秀得实在可爱,双方的父母也时不时地邀我们去他们家做客,直到他们的孩子出生,看望过下一辈之后,我的心着实定了下来。据说做一次成功的媒人就是积了一份大德,我自己也是满心欢喜。
但突然有一天,我接到双方父母的电话,细说着对方孩子的不是,无非是些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事情。电话响个没完,道理都偏执得很,于是我只能用“温暖是人生的表象,苍凉是人生的本质”来劝说他们。后来好像矛盾爆发得越来越多,双方的父母竟然都甩手不管了,把两个孩子推给了我,女孩索性坐到我家沙发上,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大叹这日子没法过了,于是我不着调地劝她就凑合着过吧。男孩也来了,责怪她的无理无趣无聊无赖,一无是处。我变得不知如何劝慰,顿时一点立场感也没有了,只好不停地向他们道歉,怨自己当年“媒婆”没做好,没帮他们选择对的那个人。说着说着我自己也难受地哭了起来,于是他们被我的自责弄得不好意思,苦笑一通,然后反过来安慰我。
那段日子,我家成了他们夫妻俩的避难所,有时哭诉,有时诉苦,有时吃饭,有时住宿。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怎么会成这样了?细细一想,我的这些也许就是为当年的做媒,提供保质期内的“售后”服务吧。
现在的人,维权意识强了。哪怕是做媒这么个性化的事情,也是购买商品的习惯思维,出现问题时,一定会想到售后服务。好在,他们没向我提出索赔,否则,多年的“青春损失”费和严重的“情感伤害”费,哪是我等能赔得起的呢?
这让我想起最近流行时尚电视婚配节目来,为爱“相约星期六”,在“我们约会吧”里大胆地“为爱向前冲”,在“非诚勿扰”的原则下,“相亲赢未来”赢爱人归……生活肯定会因为爱与爱人的到来,呈现暂时性的绚烂多彩。如果,之后他们出现感情裂缝,甚至走到爱的对立面,闹到电视台索要“售后”服务,那会是怎样壮观的场面呢?
呵呵,想想自己的经历,设想那样的场面,真的是不敢做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