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进10个!”面对中超,他们大胆憧憬,毫不畏缩。在他们身边,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感染:年轻,无极限。
进球不打折
不踢球的时候,吕文君总会戴上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可到了球场上,他却比谁都凶猛卖力,完全是另外一个人,难怪有球迷如此调侃:“古有吕布,今有吕文君。”
同大多数球队一样,上港集团队中最前面的前锋位置也留给了外援。正宗中锋出身的吕文君,越来越多成了边锋。但他觉得,现在的要求反而更高。“踢前锋,在前面只要管进球射门就行了。但是踢边前卫还要顾及防守,跑动更多,责任也更大。”吕文君说,“其实从我个人的发展角度讲,我还是希望踢中锋。毕竟现在国内好的中锋太少,都被外援给占了。不过如果球队边上需要,我也能适应。”
让吕文君最深刻的一粒进球,还是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在国奥锋线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他,与吉尔吉斯斯坦队交锋时打进了自己的国字号首球。“我常常会想起当时的一幕,那种感觉真好。也会拿这个球激励自己,将来争取进国家队。”
除了进球,吕文君还有一脚难得的任意球功夫。“小时候在基地一直练,练了好多年,才有点心得。”他笑着说,“我觉得自己不是靠身体吃饭的,我还是偏向技术型。”
2012赛季,吕文君在中甲联赛打进6球。按理说中超的进球难度更大,吕文君今年的目标是不是会打个折?“怎么能打折呢?持平都不行!我已经给自己定了目标:今年争取进10个球!”他说得斩钉截铁,“肯定要以高标准来要求。目标高了,才需要更加的努力。也许我进不了这么多,哪怕最后只能进一两个,也不能降低标准。”
“踢前锋,哪能没有野心?”吕文君抬起头,一字一句道。
期待露峥嵘
前锋是一个侵略性的角色,但眼前的朱峥嵘,却是细声细语,带着几分腼腆。
作为12年前“崇明一期生”中,能一直留到现在的少数几个人,朱峥嵘比队友们付出的其实更多。出生于1988年的他,既不是全运会年龄段,也不是奥运年龄段,以至于当年东亚队备战山东全运会时,原本是球队主力的朱峥嵘出场机会急剧减少,几乎一年没怎么好好踢球。
意外,朱峥嵘却没有把它视作磨难。“心态上还好啦,当然,不打比赛对我个人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影响,所以要加倍努力补回来。”他说,“年龄是老天给的,这可能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考验。我这个人,看得比较开。”没有失落,更谈不上抱怨。一年后,那个灵动飘逸的朱峥嵘又回到了队伍中。
即便有时出任的是替补角色,也无碍朱峥嵘屡屡成为“关键先生”。2007年在昆明的乙级联赛决赛,正是他的一粒头球帮助年轻的东亚成功冲甲;去年在哈尔滨,又是朱峥嵘用一记势大力沉的远射为球队锁定胜局,提前冲超。朱峥嵘对此也是记忆犹新:“能进这样的球,总是很开心的。从重要性来说,乙级联赛决赛的头球我印象最深;从精彩程度上讲,我又最喜欢去年在哈尔滨的那粒远射。”
让朱峥嵘“口出狂言”,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吕文君在一旁说出10球的目标,仿佛一下子激发了他的斗志。“进球加助攻,10个以上,怎么样?”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2013,期待13号朱峥嵘再露峥嵘。
特派记者 关尹(本报西班牙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