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新上海人铁玲,有多重身份: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专职干事、古北民星艺术团副团长、全国首档专为妈妈打造的真人秀《妈妈咪呀》6强选手。
非科班出身,无选秀经历,缺曲折故事,不认识评委,更没后台黑幕,凭借直率爽朗的真实表现,铁玲迅速成为草根明星,嘹亮歌声传进了千家万户。
从北漂女孩到上海媳妇
19岁,怀揣歌唱梦想,铁玲离开沈阳老家,去首都北漂。她参加歌手培训班,去酒吧驻唱,奔波于各种商业演出,用当时流行的说法,叫“走穴”。曾同台献唱的,有那时还默默无闻的沙宝亮和杨坤。
北漂6年,生活不易。音乐道路,曙光难现。她坚持唱歌,却没办法以此为生。于是,餐厅服务员、商场导购员、办公室文秘、律师助理,工作一换再换,直到在律师事务所遇到一名上海客户,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独自漂泊多年,铁玲一直渴望有个温暖的家。为了爱,她主动选择另一条人生道路———2001年追随爱人南下,成了上海媳妇。
当老娘舅巧解邻里纠纷
来沪十余年,铁玲做过出纳,当过演艺助理,今年加入虹桥街道,任居委会专职干事。
投入新岗位后,铁玲如鱼得水,干劲十足。由于善于沟通,阅历丰富,她多次充当老娘舅,巧妙化解邻里纠纷。
铁玲入职后不久,便遇到一户居民在走廊乱堆杂物。她几次上门沟通都吃闭门羹,但依然每天微笑着登门,第五次终于见效。
“进门后,我完全不提走廊的事,只是唠嗑,问他有啥难处需要我帮忙。”两个小时后,对方完全接纳了她,“我再以朋友的身份劝说,第二天就搬空了。”
为民星艺术团加油打气
在长顺居委会,铁玲出色完成了治保工作,但只维持了两个月,因为她又接到了新任务———支援荣华居委会,筹备艺术团。
身为社区合唱团骨干成员,铁玲经常义务帮团队排练,进小区演出。去年6月,虹桥街道古北民星艺术团成立,她被推荐为副团长。招募新人,组织训练,联络队员,联系演出场地和服装,铁玲迅速适应了新角色。工作之余,她还坚持进修,每周去长宁电大社区管理与服务大专班学习。
“民星艺术团有舞蹈、合唱、民乐、昆曲等多个项目。”铁玲说,这次参加《妈妈咪呀》,受到了合唱队声乐老师的鼓励。“一来,想圆年轻时的梦,二来,也想替艺术团加油打气,做做宣传。”
开个人演唱会延续梦想
相夫教子,朝九晚五,内心深处对歌唱的热爱其实从未磨灭。
电视荧屏里,铁玲身穿华美服装,站上缤纷舞台,放声歌唱。对这些绚丽,她都不陌生。世博会期间,她曾自费在虹桥社区文化中心市民演艺厅开个人演唱会,曲风多样,星味十足,吸引社区数百名粉丝捧场。
那晚,铁玲连换了5套演出服,唱了18首歌,只为延续心中的音乐梦想。曲终,掌声响起,大幕关闭,她重归现实,做回那个热情开朗、快人快语的居委会干部。
电视选秀,给了铁玲又一次造梦的机会。这个美梦,比上一次更真实,更绵长。当她以六强的成绩结束比赛时,俨然已是众多老百姓眼中的明星。
草根明星保持平和心态
名气暴涨,往往意味着忙碌倍增。
比赛结束后,铁玲参加了多档电视综艺节目,正忙着为第二季《妈妈咪呀》拍宣传片,当海选评委,还要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演出邀请……这一切,都要在不影响居委会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见缝插针,抽空完成。
铁玲坦言,选秀带给自己的最大收获,是心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平和,这段时间,网络上有太多赞扬声和指责声,尽量看淡。”她说,自己还是那个普通的居委会干事,有梦想,有歌唱,有事做,有亲密爱人,有宝贝儿子,便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