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两会·关注
     
本版列表新闻
十六位记者近距离看两会——~~~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六位记者近距离看两会——
一个细节 一种变化
一个约定 一种执着
■委员们下了班车匆匆赶往会场,宛若上班族赶路的场景
■电子表决系统广泛采用,按动表决键的时刻,如同当年举手表决一样神圣
  一个场景

  今年两会,选择搭乘公共交通的政协委员明显增多,40多名港澳委员更是连续20年集体乘车赴会。不少公交专线车上都出现这样的场面:车程不到一半,座位就已经坐满了,后面上车的不少委员就站着,一边拉着扶手随车摇晃,一边还不忘互相之间聊着会议有关的话题。

  据统计,大会召开的第一天,乘坐专线大巴参加开幕会议的委员有395人,乘坐地铁参加开幕会议的委员有62人,占了全部参会委员的绝大多数。  本报记者  张龙  摄影报道

  一位代表

  在一次小组会上,有位代表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总,说的是“二次供水”的问题。他好几次前往老公房集中的杨浦区了解民情,听到一个反映强烈的问题:水管老化,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发黄。于是,这位代表就跑到市发改委,再找房管局、水务局,有的还是通过私人关系找到部门领导,跑了一大圈之后,终于得知问题的症结在于经费无法落实。他希望各政府部门能够尽快把“二次供水”改造放在议事日程上,商量一个经费分摊的办法。

  采访中,他表示不要写他的名字,只要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就满足了。本报记者  邵宁

  一个点子

  今年在农工医卫组听会,市政协委员束蓉的一番“吐槽”,让记者感到耳目一新。

  束蓉委员说,这些天大家都谈了很多关于医改的想法,这个组里,大都是医疗卫生的业内人士,大家的看法都差不多。“应该让更多其他界别的委员来和我们交流。”束蓉认为,现在医患矛盾突出,就是社会各界和医生之间缺乏了解和理解所致。

  对此,主持分组讨论的市政协委员王龙兴非常赞同,他说,会把这个建议提上去,建议政协分组讨论适当改变现有形式,多进行一些跨界别的联组讨论。  本报记者  潘高峰

  一个细节

  采访政协会议期间,一天午餐时间正好与市商务委负责处理提案的工作人员同桌。话没说几句,工作人员就接到一条短信;没过几分钟,短信又来了……等到第三次短信响起,工作人员解释说:“不好意思,都是提醒短信。”原来,每当有委员通过网上平台提交提案,提示短信就会发到提案涉及的相关部门联络人员的手机上,提醒工作人员尽快登录查看。

  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两会期间大量的提案是如何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相关部门的。本报记者  薛慧卿

  一个约定

  在本次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延安中学校长郭雄通过自己担任某“金牌教师”评选的亲身经历,“炮轰”社会上某些培训机构师资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连教师资质也没有的现象。

  本报对此作了深入报道。在市人代会闭幕前,记者跟随郭雄代表来到代表书面意见办理点,就此问题向市工商局提出建议。在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回复并提出具体措施后,郭雄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和记者有了一个“约定”,“明年两会我们一起继续关注这个问题,不能再让孩子被耽误了!”    本报记者  宋宁华

  一种执着

  文艺组讨论会上,有一位政协委员的名字屡屡被其他委员提及,她就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她“十年磨一剑”,终于促成儿童剧院涅槃重生。张民权委员动情地说:“昨天我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了这个故事,很开心。最早是一个人的提议,后来成为几个人的提议,后来8个人一起来做,几经周折终于落实。”

  我已连续多年采访上海两会、全国两会,从没有懈怠、厌倦的感觉,因为,常常有政协委员的执着、认真,不断带给我新的感动和激情。本报记者  江跃中

  一串网址

  就“低龄留学”话题,采访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代表。结束时,记者询问联系方式,他在采访本上洋洋洒洒写了一长串,定睛一看,原来除了名字和电话,还留下了博客地址。“有空去看看,希望你们媒体能多角度、辨证地看待各种教育问题。”会后,记者点击他的博客,教育故事、读书笔记、歌剧赏析、履职感受……内容五花八门,每天一篇,两会期间,依旧笔耕不辍。

  一一读来,积累了不少新闻素材。短短几天的两会虽然闭幕了,但人大代表的思考却在博客这个阵地上延续。  本报记者  叶薇

  一个瞬间

  在会场上,当记者将镜头对准代表们按动表决键、表决通过相关决议的时候,当记者聚焦代表们庄重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构领导人的情景,不由得感慨:这是最为神圣时刻,体现着人民的意志,象征着代表的权力。

  记者按动快门,拍下许多代表认真表决的瞬间……这个瞬间见证着人民代表依法履职的细节,也见证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我想,全票通过、全票当选,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出现反对票、弃权票,又何尝不是体现民主、行使权力呢?

  本报记者  陈正宝  孙中钦  摄影报道

  一种变化

  我报道人大新闻12年,12年里,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举手表决”改为“电子表决”。今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电子表决进入第8年,864名市人大代表行使选举权、表决权,电子计票系统又快又准。在选举过程中,当最后一张选票进入票箱,计票结果便随之产生。

  “举举手”已是历史。电子表决之所以取代举手表决,不仅是信息化为民主法治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更在于,较之传统的“举手”,电子表决更有利于保障每一位人大代表表达“真实意愿”的法定权利。  本报记者  姚丽萍

  一个常识

  初次采访两会,“菜鸟”收获多多,在此与读者分享一个常识:分清议案和提案。

  一字之差,区别很大。一般而言,提案用于政协,议案用于人大。政协委员递交提案,个人或联名皆可。人大代表递交议案,需达法定人数。以本次会议为例,议案必须由市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

  提案内容不受限制。议案内容必须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所谓人大职权,概括为“四菜一汤”——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外加代表工作。所以,每一份议案需要议案审查委员会把关。   本报记者  曹刚

  一个“圈子”

  新媒体时代,采访代表委员的方式也有了新变化。本次两会报道中特别开设了“微信圈”小栏目,设置一些轻松有趣、贴近生活的“轻话题”,比如“你用公筷吗”“遇到路口擦车乞讨怎么办”等,通过微信把代表委员、普通市民和参会记者“圈起来”,三言两语、集思广益。

  最难的是“寻人”。有些代表委员很时髦,政协委员游闽键听完记者的介绍,立即掏出手机,刷刷两下翻出二维码名片,“来,扫一扫!”

  微信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只要设置好话题,微友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发言”。 本报记者  徐轶汝

  一点印象

  第一次跑市政协会议,印象最深是委员们“想说话”。在几次分组讨论和专题会议上,委员们都是抢着发言,一个委员发言还未结束,旁边已有好几个人将手臂高高举起,听说有的会场出现叠起席卡排队发言的情景。专题发言每人不得超过8分钟,经常有人讲到兴起处,场边已开始“摇铃”,只听得委员遗憾地“噢”的一声,加快语速,把想讲的话挤在最后一分钟内讲完。“想说话”是好事,说明相信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心胸,上海的民生进一步改善,管理更上新台阶,需要有人仗义执言。 本报记者  姜燕

  一个画面

  在政协闭幕会议前一天下午,第七组的委员们正在进行本届两会的最后一次分组会议。时钟走向下午3点,可是大家的讨论还意犹未尽。主持人童世骏委员提议,无需参加下午另两场会议的委员可以留下继续交流。

  在最后这宝贵的15分钟里,传话筒就像接力跑,港澳委员孔美琪甚至离开座位从另一位委员手里接过话筒,赶不及落座就直接“就近”发了言。袁雯委员在发言的最后报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希望交流能够延续到两会的场外。本报记者  易蓉

  一丝忐忑

  “你说,我要不要去现场?”对于各委办局处理代表意见的“现场”,刘正渝代表有点忐忑。

  这个在小组讨论时对《政府工作报告》“说三道四”的市人大新代表,面对现场质询相关单位的机会,他却有点犹豫:“刚刚当选代表,我觉得很多问题还没能够充分调研。我担心到了现场提问缺乏针对性,反而不好。”

  其实,他不必忐忑,无须担心。勇于对行政职能部门建言,敢于向主管部门一问到底,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履职水平,这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更是人大代表的责任。本报记者  孙佳音

  一脸微笑

  记得本次人代会正式开幕第一天的午餐时间,身边落座了一位谦和有礼的代表,脸上的微笑亲切自然。“您是此次参会的代表吗?听了刚刚结束的工作报告有何感想?”我问道。代表微笑着主动指指胸前的挂牌,“我是来自医药卫生界的代表,对医疗改革话题有较多了解,也更感兴趣,咱们就从医改话题聊起吧……”他慢慢吃着盘中午餐,细细聊起履职感言,亲和的笑意一直在双眼中闪烁,温暖而有力。一个个民众或关心或者疑问的医改话题就这样在谈话中冒了出来。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观点
   第A03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艺评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一个细节 一种变化 一个约定 一种执着
新民晚报上海两会·关注A04一个细节 一种变化
一个约定 一种执着
2013-02-02 2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