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全家上阵
孩子参加考试,牵动的是全家的神经。记者昨天在中央戏剧学院门口看到,许多考生都由家长陪同来考试,家长帮着拎包、叮嘱注意事项、检查准考证……孩子进了考场后,他们在场外的寒冷空气中,一等又是两三个小时。来自河北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为了陪女儿艺考,自己向单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孩子报了好几个学校,得几个考点来回跑着赶考,很辛苦,她一个人来北京我放心不下。”
除了做好后勤工作,家长们还在经济上给予全力支持。来自内蒙古的赵先生透露,为了准备艺考,女儿已在北京参加了半年的表演训练课程,“光这半年就花了5万多元,对于我们工薪家庭来说还是很吃力的。不过也是想帮她圆梦,梦破了她也就不再惦记了,不然老是觉得有遗憾。”记者了解到,还有些考生甚至高中时就远离家乡,来北京上艺术学校,几年的高昂学费加上租房等生活费用,花费更是不菲。
态度趋于理性
今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仅招50人,却吸引9700多人报考,录取比例接近1:200;招生75人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报名确认目前虽未结束,但仅前两日就已达到4200余人。
表演专业虽热门,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考生的心态都比较理性、平和,很少有人渴望一夜成名。“演艺圈有那么多演员,红的也就那么几个,几率太小了。”考生康天赐告诉记者,自己参加艺考是因为从小就喜欢表演,“如果考上的话,一方面能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会有更多演戏的机会。当明星,倒是没抱太大希望。”而赵先生也强调,帮女儿圆梦,并非圆的“明星梦”,而是“艺术梦”。
除了热爱表演本身的考生外,也有部分人纯粹是来碰碰运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告诉记者,自己文化课成绩并不拔尖,艺术院校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比较低又是提前批次录取,等于高考多了一个录取机会,所以来考考试试,考不上就算了。
幕后专业遇冷
与表演、导演等热门专业相比,其他艺术类专业报名有些冷清。今年,中戏新成立的音乐剧系、京剧系以及恢复设立的歌剧系计划各招25人,却分别只有数百人报名,京剧系更是不到200人。对此,中戏教务处副处长张娜分析,部分专业为中戏设立的新专业,考生可能对此不太了解;另一方面,这些专业“门槛”较高,需要多年声乐及表演的功底,符合条件的生源也比较少。而表演专业一来是该校王牌专业,二来相对门槛较低,自然吸引大量考生。
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些影视幕后专业报名也相对遇冷,今年摄影系报考人数为877人,影视技术系报考人数为549人。一些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知道“幕后”专业竞争小,但平日对其接触不多,并不了解,也未激发兴趣,因此并未考虑过走这条“捷径”;而表演则或是耳濡目染,或是从小学起,不仅感兴趣,而且更有信心。 驻京见习记者 陶禹舟(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