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不见风景的窗户
华心怡
  华心怡

  行走上海,不经意间便会路过一些看不见风景的窗户。繁华闹市,描画的门窗在街头巷尾鱼目混珠地维护着城市的井然容颜。

  这些建筑业的“副产品”,倒也费了不少心思。若是周遭的风格带着古朴,门窗的款式便也透着隽雅;倘若邻里气质摩登,则又是一派现代的格调。黄昏,华灯初上,影影绰绰,疾扫几眼真伪难辨。

  常常,推敲不开的门、难容景致的窗,都不是临时起意的过渡作品。在一片空地或弃楼之外,它们年复一年地打量着真实世界里的车水马龙,市井百态。并且,等待被销覆之后的拔地而起。

  撑起来的门面,是假的。说起来,这并非国人的创举,实为“拿来主义”。

  在英格兰,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常常会有几扇被水泥封死的窗户,外观上再以彩漆润色,保持整栋楼宇的风格统一。原来,这是民众回应政府征收“窗税”政策的“下有对策”。1697年,为了充盈国库,英格兰皇室决定,如果一幢房子拥有10扇至20扇窗户,业主需要缴4先令,多于20个窗户则要翻倍,税费为8先令。

  “窗税”首年开征,就为库房带来了120万英镑的收入。一般而言,房屋愈大,窗户愈多,而主人家自然愈阔绰。“窗税”对当时的中产阶级造成了很大经济负担,舆论认为这相当于“向光和空气征税”。不少人为了减轻负担,便将家中的窗户封起。而富豪家族却钟爱在自己的房产中多辟窗户,以彰显自己的财大气粗。

  英格兰的“窗税”,一征便是154年。当年,库房的确丰满起来。看上去,也算是国富民强。而如今,这些看不见风景的窗户,更成了别有韵意的历史纪念。

  城市景观,多体现着民生与民情。百年英伦巷尾,以及今日上海街头这些看不见风景的窗户,都是一个时代的影射。在逃避中,他们选择了一种更能承受的负担。而在建设中,我们正寻找着速度与稳定的平衡。在完成这个命题之前,粉饰或许只为掩饰,但仍该是善意的作为,而绝不应沦为颓滥的幌子。

  透过看不见风景的窗户,原该是目穷千里——未来的风光无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人才
   第A1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教育周刊
   第B10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1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3版:市场之窗
   第B14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5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6版:市场之窗·广告
“以人查房”不能承受之重
谁误了“天使童音”?
最低消费剥夺消费者真正选择权
看不见风景的窗户
不放假的寒假
莫让新建文化设施成孤岛
新民晚报评论A04看不见风景的窗户 2013-02-20 2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