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要读初中了,每月的零花钱该给多少?
孩子的零花钱一直是家里四个大人平摊的,这次,四人分成了两派:父亲和奶奶主张提高一点;爷爷和母亲主张维持原样。说实话,钱多钱少对四个大人来说都不是什么负担,问题是要让孩子有个正确的认识,现在是2:2难以决断。爷爷说:“让孙子也参加进来进行表决,不过在表决之前,要把我小时候零花钱的事说一说。”
爷爷出身农家,那时候农村里的小孩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零花钱,要零花钱干什么?小人嘛吃饱有书读就蛮好了。不过从十岁开始,爷爷就有了零花钱,钱从哪里来?自己挣的!原来农村里的孩一般会干点农活,比如除草、采毛豆和收割蔬菜等等。自家田里干活没有报酬,帮邻家干点小活就可以挣点小钞票。比如放暑假的时候,你帮别人采摘毛豆,主人抠一点的,半分钱一斤,采10斤毛豆就可以得到五分钱。那时候五分钱可以买一副大饼油条或者一只大麻球,八分钱一碗柴爿小馄饨,这对农村小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享受。
爷爷小时候采毛豆动作十分麻利,一般二三个小时,采十廿斤毛豆不在话下。也有大方的主人价格会翻倍,附加条件是采毛豆的人要自己到田头先拔出豆箕再采毛豆。爷爷认为这样做反而合算,因为花点力气拔豆箕不算什么。爷爷采毛豆的最高纪录是一个下午采了49斤,当他拿到五角钱的时候,手都抖了。当然采毛豆的生意也不是经常有,有的人家自己有小人就不会雇外人来采;另外农村小人多有竞争,粥少僧多,一个暑假能有五六次机会就算不错了,但赚到八九角或一元出头的零花钱,爷爷小时候用上一学期都绰绰有余。
过年后天冷没有什么农活可干,但从农历二月开始可以收割野枸杞和马兰。这两种蔬菜不在农田里栽培,属于野生的:枸杞一般爬在农户的篱笆墙上;马兰则零零星星散布在田野里。这两种野菜要采嫩头才能卖好价钱。东西既少分量又轻,搞个半天也只能收割斤把左右,“二月春风似剪刀”,爷爷的体会是这时的风真比剪刀还刺人,直冻得小手红肿又僵麻。好不容易才能换个一二角零花钱来,比起采毛豆来这零花钱来得更加不易。爷爷就是用这种方法挣零花钱,一直到中学毕业。
爷爷说完这些陈年事,便停下来想看看孙子的反应,不料奶奶第一个出来说话:“老头子,你说这些什么意思?总不会叫孙子去打工挣零花钱吧?”“现在读书介紧张,哪来时间啊?”妈妈在旁边嘀咕。只有爸爸没有出声,只是微笑着看孙子怎么回答。将要成为中学生的孙子倒回答得落落大方:“爷爷的意思我懂,一分一厘当思来之不易;我现在的零花钱基本够用,万一不够,希望你们给力!”爽快的表态使零花钱的表决变成了3:2。四个大人相视而笑,用掌声向未来的中学生表示赞许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