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朋友不多,邵音音是其中一个。但我们有快十年没见面。上一次见她的时候是在香港广场,上海,淮海路上的。2003年的夏天,我曾和邵音音在那里吃饭。那时她还没有在影坛卷土重来。
再见已是2013年的冬天。其间自然发生了许许多多事情。一言概之,她由半隐退的女演员变成了香港炙手可热的最佳女配角——两座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杯在手,今年又得该奖提名,香港话说,分分钟三度加冕。
久违,再联系上,我们约了去看电影。她将家里的地址告诉我。交代:“坐巴士来哦。”在电话里她就一边问起了她的司机,如何从我住的观塘搭巴士到她住的又一村,详细告知。放心地等我前往。实在是高估了我的自理能力。
我在观塘的马路上找巴士站就费了些功夫。还预留了时间早些出发。但是却站错了站头。等我看到要搭的巴士从我眼前扬长而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应该站在几步之遥的另外一个站牌下。然而为时已晚。只好再等下去——催我的电话来了。“你还没有出发?”“是啊。我错过了一班。如果十分钟后等不到我就搭的士来。”“不,如果五分钟还没有下一班就要打车。不然要错过电影了。”我马上搭了一辆的士。其实距离不远,的士费以如今上海的物价来说,也不算贵。
及时赶到后我们寒暄,她很是为我惋惜:“你应该搭巴士来的。不要浪费了。”然后请我上了她的私家车。是豪车,有司机,还有两个菲佣在侧。
那天晚饭是在她家吃的。半夜十一点我回酒店,“要坐巴士回去呀。”她又跟我交代。她还请她的女儿送我到楼下的公车站。
我上了巴士,很空的车厢。正是春节前两天,并排坐着年轻的情侣,胖胖的女生和她并不英俊的男朋友,捧着一大捧热带才会有的浓艳花束,好幸福的样子。我看着夜景,观塘这一区,街景算不得美丽,暗黄的灯光下,殖民地遗留下的风情和新发展之后的面貌交织一起。这是与过去港产片里习以为常的景象又不一样的香港。巴士开得比出租车慢。慢慢看,慢慢想一些事情。到站停车时,车门溜进来徐徐的晚风。
巴士在酒店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我走回酒店去。路上跌跌撞撞走过不知为何春节前夕深夜还在街头游荡的老人,他怀抱着他的故事。
感恩邵音音的提醒。搭巴士是另一种体验。搭不搭巴士和打不打得起车,有多少钱,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我没有搭返程巴士,不会看到回去路上的景与人,就写不出这篇小文。就像她,如果没有好好体会生活,便演不出好的角色,得不到业内和观众的欣赏。“要搭巴士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邵音音的话在我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