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就不该当猪倌儿吗
殷骏
  殷骏

  去年底以来,京津粤鲁等多地出现了大学毕业生争当猪倌儿的消息。年前,来自广东的全国最大土猪品牌“壹号土猪”在上海开出肉铺,在档口操刀卖猪肉的,有一半是大专以上毕业生,创办人陈生则出身北大。对此,不少媒体高调报道,坊间更是议论纷纷。但令人费解的是,众说纷纭下,罕有对大学生当猪倌儿予以积极评价者。笔者不禁要问,大学生就不该当猪倌儿了吗?

  在部分媒体和老百姓眼里,“大学生养猪卖肉”之所以“不遭待见”有诸多原因,比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当年仅为百分之一点五五留有深刻的印象,大学生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而数千年来万般下品读书高及屠户乃贱民的传统观念也在束缚着人们的人生观……但时至今日,在京沪等地的高校毛入学率逼近百分之七十,研究生教育也遍地开花,高教早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蜕变,大学生走下神坛势所难免。

  从就业的角度而言,对大学生当猪倌持消极看法的人质疑此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曰浪费教育资源,二曰学生的择业观出现扭曲。然而,前者说到底是高教制度本身的不足,后者则属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向体制内、白领及外企等工种岗位大幅倾斜所致,属于社会性问题。上述猪倌儿中不少都系畜牧类专业出身,从事家畜养殖和销售实属专业对口,外界就更没必要对其非议了。大学生在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单位与本人两厢情愿、合法合理即可。从事任何行业都可以为社会作贡献,进而体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放眼发达国家,上述被不少国人视作没出息、没面子、没前途的行业的从业人员只要业精于勤,同样备受尊敬。

  大学生当猪倌儿,与所有其他创业类型深具异曲同工之妙。媒体、百姓乃至整个社会不妨摒弃固有思维,用正面、积极、宽容的眼光看待之。他们用行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做出了好的表率,应当说非常值得赞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6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职场方圆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丹心自许
穷人之教
大学生就不该当猪倌儿吗
一枚蛋换百万善款
他不是“好兵帅克”
今宵灯谜
新伊索寓言
挖空心思起绰号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大学生就不该当猪倌儿吗 2013-03-12 2 2013年03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