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难以入睡、熟睡维持困难和醒后不能恢复精力与体力,从而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长期慢性失眠还可能并发抑郁性情感障碍或导致躯体疾病等。调查表明,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有45.4%的人存在失眠问题。失眠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并由此导致病假、意外伤害、事故、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下降等,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抑郁性心理障碍发病率大幅上升,其中相当多患者以失眠为突出主诉,而多被当作原发性失眠而“久治不愈”,不少发生严重后果,比如国内外不少著名人士就是因为不堪忍受久治不愈的“慢性失眠”而自杀。失眠不仅危害健康,也危害家庭与社会,所以失眠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对失眠采取的对策有:服安眠药33.4%,少喝茶、咖啡32.9%,看医生22.3%,喝中药14.5%,喝酒13.1%。在采用服催眠药物的个体中,其服药情况是:亲朋推荐23.2%、医生处方49.5%、其他途径27.3%。这些患者对于目前失眠治疗的总体满意度只有45.9%。从医学观点来看,以上数据显示我国普通人群对失眠采取的措施大部分是不正确的,在少部分服用药物的患者中,选择药物信息的来源与途径也不正常。这必然导致客观治疗效果不佳,主观满意度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率增加。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睡眠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存在的各种睡眠问题而主动就诊。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培训睡眠医学专业人才,开展睡眠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进行全民睡眠卫生宣传教育。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