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青认准了就会投入
朱砂
■ 舞剧《情书》剧照
▲ 担任“开放式原创”设计展策展人,和嘉宾们在一起
▲ 担任《VISION杂志》百期空间装置展“读相”策展人
  ◆ 朱砂

  “外面春光明媚,像我现在的心情,各种希望在破土发芽,接受春风雨露,抑或暴雨狂风。你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心!”这是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委约制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情书》的文本中的内容。它的创作者是杨青,一个执著、勇敢的女子。作为文化整合与传播的有力推动者,杨青同时也是独具个性的女性艺术家,其视频作品《杨青访谈录》、文字及声音作品《青的自动播》、舞蹈剧场文本《你是谁》于近年在上海、香港、广州参展及参演。

  执笔《情书》

  写下自己的成长

  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合力打造的大型现代舞剧《情书》,圆满完成了广州的演出后,将于5月移师香港和澳门巡演。在这部舞剧中,杨青担任了原创文本作者。杨青说,《情书》里有太多自己成长的烙印。

  从小就钟情于文字的杨青,那么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写日记和写书信的习惯。日记里,是她对生活的记录、对世界的观察,而书信则是维系她和家人、朋友的情感的管道。“书信是让我痴迷的东西,它既有书写的记录,也有时间的烙印。这两样于我看来,可以构成永恒。我们最希望沟通是当下的,所以这么多即时的聊天工具应运而生。但书信的倾诉,是完全的孤独。孤独不一定是痛苦,也可能很幸福。不知道答案,只有憧憬,这是一个自我营造的乌托邦。”杨青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是靠书信活着的。”于是,当《情书》的导演——广东现代舞团艺术总监潘少辉先生找到杨青,请她写现代舞剧《情书》的文本时,杨青欣然应允,“那好像是冥冥中的必然。”

  舞剧《情书》围绕五封书信展开,创作的初衷很明确——要做一出观众看得懂的现代舞剧。在杨青的原创文本中,通过主人公“小艾”与父亲、自己、朋友、恋人的五封书信的连接,形成了一条贯穿人物二十年成长的情感脉络。书信内容包涵了父辈深沉的家国情怀、自我对理想和爱情的热烈追求、爱情的幻灭与人生苍凉,以及千山万水走遍的蓦然回望。《情书》乃人之常情,是生命的柳暗花明、一唱三叹的追寻之路,杨青相信,无论穿越多少时代,能够沉淀下来的,总有一些共同的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回忆。被这出舞剧感动得泪水涟涟的观众,从她的文本里,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情感守护。

  在杨青家里,她和家人的书信被妈妈按时间整理好,装订成册,厚厚的,沉沉的,记录着流转的岁月。开始创作《情书》的时候,杨青很自然地从记忆中,翻出当年和父亲之间的书信。那些信的内容,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于是在《情书》的“与父亲的家书”的文本中,大量的段落直接脱胎自父亲写给杨青的书信。舞台上的主人公阿鸿放弃了法律的学业追寻艺术。现实中的杨青,放弃了医学专业,做起了和医学完全不相干的工作。他们的背后,都有父亲深沉的目光一刻不离地关注。

  “我的父亲是位医生,也是位律师,他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都有很透彻的认识。我刚刚开始工作,不太适应环境时,父亲在信里告诉我,任何时候好与坏都是相随相伴的,要看到主流总是好的,因此,不要悲观厌世。他总是让我相信美好,同时又告诉我,追求美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美好。他给了我一颗博大的心。”杨青说,虽然自己很多年都在外工作,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通过书信,父亲总是耳提面命地在她身边呵护,“我们的关系,就好像《傅雷家书》里的父子关系。父亲对我有关心,有骄傲,也有担心。”不论何时,提及父母,杨青都会充满感恩:“父母对我的天然的肯定,让我可以心无旁骛地往前走。他们是我最大的财富。”

  两年“高压锅”式历练

  支撑起之后十年的成长 

  虽然《情书》是否会登陆上海的舞台尚未可知,但《情书》自它被创作时,就注定了和上海的缘分。“我在上海和杭州的那两年经历太重要了,它滋养了我之后十年的职业道路和文字创作。在《情书》中表达出的很多人生体悟,都和我在上海的经历紧密相关。”

  初到上海时的杨青是令人羡慕的,很短的时间里,她进入国际著名品牌旗下,被公司委以重任派去杭州,全面负责品牌经营的综合管理工作。满怀憧憬和斗志地奔赴杭州,一年以后杨青回到上海,却带着灰涩的心情。“当时的那份工作,需要我懂得长袖善舞,懂得平衡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而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具备足以应对这些的能力。”回首那段时光,杨青说,就好像进入了一个“高压锅”,得到很多机会,也面临各种压力,内心敏感的她常常忍不住想逃跑。

  “我是那种认准一个事情就会很投入的人,所以,在决定放弃的时候也特别痛苦。”杨青坦言,在上海经历的挫折,让当时的自己很痛很痛。“我当时的辞职信写了一万两千字。你想,我对那份工作投入有多深啊。可是它真的伤了我的心。”

  回到广州后,杨青开始她的媒体生涯。从国际品牌到著名媒体,她再次完成了人生目标的“破”与“立”——让“自我突破”变成一种“生存常态”,就在不断放弃和追寻的路上,她越来越接近真正想做的“自己”。

  杨青越来越强烈的对生命的表达欲,终于催生了系列随笔——“青的自动播”,通过电子邮件不定期地与艺术家们分享探讨。在电子邮件这种看似冰冷的沟通平台上,她将人的温度放入其中,将生命的观察和思考送上未知的轨道。这种看似毫无目的的行为,渐渐成了艺术圈里朋友们的共同期待。这种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探索,最终进入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策展人陈畅的视野,“青的自动播”的文字与声音作品成为复旦大学与密歇根大学“全球华人女性与视觉再现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同期展览“WOMEN我们”的重要部分。

  与女性主义研究团体的密切往来,又令杨青在探讨女权议题的重要展览“十个女性的声鸣”中,采访拍摄了视频作品《杨青访谈录》。在这个作品中,她将镜头对准一系列活跃在各领域的女性艺术家,记录她们的努力与困惑。在这些表达中,生命如剥开的竹笋,呈现它原本的质感和温度。将生命贴近最朴素的状态,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站在艺术与大众之间

  做个“信达雅”水准的“翻译”   

  2012年,杨青成立了自己的“杨青工作室”。甫一亮相,她就致力为文化建立最佳传播途径和商业合作平台。她再一次发挥惊人的“杨青速度”,不到一年时间,一系列国际级的艺术事件,都与“杨青”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既是艺术创作者,也是艺术运营者,亦商亦文,杨青终于以个人品牌的姿态站在了艺术和大众之间。

  在第41届香港艺术节的内地媒体传播合作上,杨青得到了对方高度赞赏。这个全亚洲最受瞩目的文化盛事,每年邀请全球最顶尖的艺术家,为观众呈现为期一个月的精彩演出和活动。杨青凭借对传播的深入了解和对艺术事件的专业解读,为香港艺术节的传播整合带来了远超预期的效果。扮演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杨青觉得骄傲而自豪。

  艺术有艺术的语境,大众有大众的审美和理解能力,商业也有商业的诉求,怎样在三者之间架起桥梁,做好“翻译”,而且这个翻译还要做到信达雅,考验人的综合素质和平衡能力。多年的文化艺术项目运作经验和与艺术家打交道的经历,让杨青具备了担当桥梁和翻译的素养。

  3月底,林奕华的《贾宝玉》在广州演出,与林奕华久别重逢,两人见面当即互相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两人的相识缘于四年前一场由杨青策划的艺术对话活动。在做那场活动之前,杨青对林奕华是毕恭毕敬的,一如学生见到德高望重的教授,经过了现场交流,活动结束后长谈时,杨青已经完全放松下来,聊起自己对都市人情感消费化的心态的看法,更是妙语连珠。林奕华频频拍手叫好:“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强了!简直可以去做脱口秀。”他还鼓励杨青:“你可以写剧本啊。说不定,我的下一部戏就可以请你写剧本。”这非正式的“邀约”,让杨青很受鼓舞。于是,四年之后,广州大剧院的后台,在大大的拥抱之后,杨青迫不及待地告诉林奕华自己开始独立做工作室了,而且“我真的写了个剧本”!

  给杨青肯定和鼓励的前辈还有好多,杨青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面镜子,一个榜样,或者一盏前方的明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做人的品格。艺术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艺术家是在做人。”

  侯莹是旅居美国的近年来最受西方关注的舞蹈家之一。她在国内外来回穿梭,杨青的“青庐”是她在国内的重要驿站。每次通宵长谈后送她离开,杨青都会静立很久,为这来之不易的相见,也为各自在精神世界的孤独心疼。2012年侯莹排演了现代舞作品《介》。看到舞台上所传达出的痛苦、纠缠和绝望,联想到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侯莹,杨青说,自己仿佛看到侯莹“啪”的一声把自己摔在舞台上,毫无保留,绝不妥协。这是追求极致的撕裂,也是艺术创作上的决绝。而侯莹对杨青形容的“啪”的一声报以大笑,“我们都了解彼此所面对的精神困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世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谈话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快乐作文 /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招聘 /人才周刊
杨青认准了就会投入
本期导读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B01杨青认准了就会投入 2013-04-14 2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