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这些“跨界”的梦想并不遥远。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9.8%以上,升学率达到95.8%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打破专业界限,按照“商贸”“旅游”两大专业群开展教学,让“一专多能”成为可能,为中职生就业增加成功几率和砝码。
专业:两大群 三个重点
“上海的金融、物流、商贸、旅游、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占服务业比重保持在65%以上,支撑作用日益加强。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岗位的集群化发展,构建商贸财经专业群势在必行。”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李小华说。
为增加学生“就业对口”机会,学校打通了原先的专业设置,分“商贸”和“旅游”两大类进行教学,并精选各专业最实用的基础课,作为该大类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课。如今,市场营销、物流、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都和财会专业同学一起,修读财会基础;同样,旅游类学生也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
商贸财经专业群:以市场营销市重点专业为龙头、以商贸流通产业相关专业(会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为支撑,培养上海商贸流通产业相关岗位群“适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航空旅游专业群: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两个市重点专业为龙头,整合带动旅游外语专业、西餐烹饪专业、航空服务专业联动发展,迎合旅游产业升级、集群化发展的要求。
校长李小华介绍,近年来,商贸旅游学校通过“市特色示范校”创建,加快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三个重点专业建设,每个专业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1至2门精品课程、1至2位名师(带头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一批成系列的教学成果、一流的教学装备和优良的育人环境,形成就业质量高、校企合作优势明显、同类学校的认同度高、社会声誉好、积极发挥示范作用的办学效应,并能通过评估认定,成为上海市中职精品特色专业,推动上海中职商贸、旅游专业发展。
优秀教师造情境课堂
在航空服务专业客舱服务专业课上,课堂按照波音737飞机的经济舱客舱布局,学生按照执飞波音737飞机的乘务组人员配备分组,学生在纯英语环境中,模拟紧急迫降;在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上,老师借助东方明珠景区教学资源平台、CTC互动教学平台软件,通过任务引领,帮助学生识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况和内部布局,掌握其观光厅的特点。
学校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建立了“米格工作室”。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可以加盟工作室,承接来自社会各界的订单。工作室和一些影视制作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专业技术人员不仅会不定时踏上讲台,还会带着一整套电视台后期制作设备走进校园。“实战演练”经历,让学生提前拥有职场经历。
在商贸旅游学校,情境式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本市去年举行的第六届教师教学法评优活动中,商贸旅游学校教师荣获了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在这个本市中职教师最顶尖的教学比武场上,表现出众。
学校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一批教师,打造了一批在本市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者,先后有教师获得上海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以及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学校共有13位教师被聘为上海市中职学科(专业)中心组成员。
【学生感言】
(2010级航空服务专业谢倩雯)
还记得第一天去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习。眼前一堆复杂的单据,让我无从下手。走上职场,才真正体会到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每天打字50分钟,每天一页硬笔书法,每周一篇周记……当时觉得没有多大的意义,现在明白了,我们的耐心和毅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而这也正是工作岗位上最需要的。
在学校里,我们的学习是多姿多彩的。既有民航的各类专业课程,为我们的蓝天梦打基础,又有文秘的实务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勾画职业蓝图的更多可能。礼仪的各门课程,听说读写、站坐蹲行,让我们整个人发生着变化,用妈妈的话说,好像“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如今,我已经不是单纯凭兴趣行事的小女生了。我记着老师的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现在,我已经完全胜任了工作,正式的职业生涯在向我招手。同学中有的将就读高一级院校,继续追寻蓝天梦,有的正在探索其他职业可能性。虽然每个人规划不同,但是我们都拥有母校赋予我们的自信、梦想和力量。
【校长的话】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这几年获得超越同行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非常扎实和稳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教育服务”的优势,或者说,“教育服务”的优势是通过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来的,“教育服务”正在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服务”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也无需豪言壮语般的承诺,需要的是每一个“商旅人”实实在在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去做,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更细致一点”,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服务,为每个学生的个人教育和发展需要服务,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的水平是办现代化精致学校的必然要求。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