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生教授表示:“我只能说,年轻的中国乐手们,把握当代音乐的能力已令人刮目相看。”这番有感而发的话,道出了上海音乐生活的巨大变化。
20多年前,上海的职业乐团刚恢复演出古典音乐,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了音乐普及和自我训练之中,当时音乐会的主要曲目都是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近年来,职业乐团演奏阵容经历了更新换代,科班出身乐手们的音乐视野比前辈们来得更加开阔,频繁的中外交流和规范的音乐季演出,也让他们对当代音乐驾轻就熟。而对当代音乐具备欣赏能力的听众群体,也在岁月更迭中逐渐扩大。
前几天上海音乐厅举办的“上海之春·Mini音乐节”,虽然演出和讲解的都是20世纪的当代音乐作品,却居然出现一票难求的热烈反响。上海音乐学院每年举办的当代音乐节,听众席里经常坐满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而昨晚的这台音乐会,更是受到了大批乐迷的关注。显然,上海不仅需要古典音乐,同样也需要当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