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骀(1886-1937),回族,字企周,原字子骧,号邛池渔父,又号环中子。四川宁远府西昌县人。毕生潜心研习书画,以画为业,并将古今中西各法、南北宗派融为一体,自成家法,于山水、人物、花卉、鸟兽、虫鱼,无所不画,画无不工。其绘画作品多次出国展览,驰名海外。其著有《马骀画宝》《企周图剩》《马骀画问》《企周画集》《四言画诀》及《马骀画诀大全》六种书。
当初马骀在周镜塘先生家一直在做打扫庭院、浇花等杂活,其天赋并未被发现。有一天,周镜塘先生忘记锁上画室的门,好奇的马骀便闯了进去,并翻看了老师的绘画心得笔记。此后,他便根据笔记所记载的绘画方法日夜苦练。一次在好友的请求下,马骀为其画了一幅葡萄。好友送至裱铺装裱。周镜塘先生偶尔经过此店铺,发现这幅画酷似自己所画,但却想不起何时为何人所画,于是进去一打听,才知是自己的小学徒马骀所作。回家后,周镜塘先生立刻找来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徒弟,对他说:“今后就不要再做扫地、浇花的事了,跟着我开始学画吧。”于是,在周镜塘先生的精心栽培下,马骀茁壮成长。
在上海短短的17年里,马骀拜在当时的书画名家曾农髯门下,并广泛接触在沪的画坛名流,和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等名家共同学习探讨画技。很快,他画路越发宽广,画艺日渐精进,国画十三科全部能画,尤擅“博古花卉”,在上海国画界名噪一时,并被刘海粟请到上海美专任教,同时受川籍画家张善孖委托,负责教其八弟即后来颇负盛名的画家张大千的国画。而其著作《马骀画宝》得到了康有为的亲笔题词:“凤毛麟角”;并被黄宾虹誉为《芥子园画谱》之后的又一部杰作。著名书法家曾农髯称他为“当代”。
此幅工笔《仕女图》(下图),尺寸:50cm×110cm,题识:癸亥七月七日,邛池渔父马骀制。钤印:马骀私印。此幅画为1923年所作,全图由远、中、近三部分组成。远处也由三部分组成,最远处画笔隐隐约约勾勒出山和即将下山的太阳的轮廓,湖边的树木用深绿色描绘出树叶繁密的形状,湖边的陆地则用淡绿色描绘出,仿佛湖边长满了小草,山峰、树木、陆地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描绘出来,层次分明。画面的中部描绘出了部分庭院建筑的模样,作者把房顶的每一片瓦片、房梁和栏杆上的每一个图案、有走廊的大门和帘幔每个部分都画得清清楚楚,像是真的一样。在庭院的面前屹立着一棵古树,树身上有很多树洞,树叶和树枝虽然画得密密麻麻,但每片树叶和每根树枝我们都看得一清二楚,突显出马骀的绘画功力。在画面的最近处画了两个仙女,只见她们站立在桥的旁边,四周云朵围绕着她们。作者把她们的动作和表情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仙女举起左手深情地望着另一个仙女,另一个仙女的表情好像若有所思,她们一个高举右手一个挥着衣袖,衣袖随着风吹的方向飘佛,让我们感到非常逼真。她们的服装颜色搭配合理,珠光宝气,活灵活现,显示着仙女的身份,体现出很高的绘画水平。
马骀久居上海,却一直情系故乡。他在上海作画时常自称:“建昌马”或“邛池渔父”,以表示眷念故乡之意,并多次往家乡寄画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