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时间就怕流量不够
“BMW”,在这里并不是指宝马车,而是“Bus公交+Metro地铁+Walk步行”的缩写。城区范围的快速扩张,令人仰止的房价,价格不菲的置装费,都让实际收入并不丰厚的白领们只能去远郊租房或购房,其代价就是上下班时间的延长。
调查显示:沪上6成白领上下班时间超过1个小时,这导致许多白领把休闲娱乐搬到了公交和地铁上,看新闻、刷微博、听歌、看视频、看小说……调查中不少用户谈到,视频很耗流量,一般自己会在有Wifi的环境下先下载,或PC下载后再导入手机,每个月的流量都得算着用,如果路上久来回刷,流量很快就不够了。所以,“节流”堪称沪上白领“BMW”时间里最要精打细算的一项。
自由支配时间不足5小时
调查中,有接近4成的沪上白领表示,自己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长超过9小时;且3成用户表示上班时间都很忙碌,加班是家常便饭。除去工作、上下班路上、睡眠时间,近6成用户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5个小时。
在这弥足珍贵的5个小时中,还包含了做饭、吃饭、洗澡、购物、看新闻、聊天等等所有时间。加上一天“高压”工作后的疲惫,回到家他们只想发呆,“忙得没有时间思考”是白领生活真实的写照。这也就是为什么白领对“高效”“简单”等关键词要求如此强烈。
趁周末给大脑和身体充电
职场如战场,不进则退。调查显示,有54.9%的沪上白领都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重心,有80%的白领晚上回家或节假日仍然不忘工作和学习。相对而言,虽然互联网好用但系统学习内容较少,大多数白领充电主要还是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函授课程。
而除了充电之外,沪上白领的休闲时光主要还是“宅”着过,上网、补觉、看电视、整衣橱……但到了小长假、年假等相对一整段的休假期,他们也不会浪费得来不易的自由,出门锻炼、去影院、郊游都远高于非白领,尤其每年1-2次的旅游计划已成沪上白领的年度生活标配。
7成上海白领都是新上海人
圈子对于白领而言,能给职场加分。但调查显示,上海有77%的白领和父母生活在不同城市。这些新上海人一方面缺少故土活动圈子和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也无法日常照顾父母,有71%的人坦言每年和父母见面的次数少于5次,而对于不善网络的年迈父母而言,电话沟通还是和在外子女们沟通的主要方式。
调查还发现,在近3个月内,沪上白领平均密切联系的好友数量为2人,经常联系的圈子大多数人为1-2个,虽然相比非白领数量偏少,但社会支持感仍然稍高于非白领。当然,朋友少、圈子小偶尔也会带来孤独感,这对于30%的单身白领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问题,调查中58%的人希望认识新朋友或进入新的圈子,且单身白领的迫切程度要更高。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