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汤干丝是扬州菜中的一道名菜,又称“鸡火煮干丝”,鸡丝、火腿丝必不可少。不过,要论口感和用料的适配程度,老家的大煮干丝似乎更为出色。
里下河水乡一带,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饮食文化难免不受扬州的影响,许多菜便是扬州菜系的变种或改良,而大煮干丝,则堪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代表。
譬如主料,最佳选择不是豆腐干,而是百叶,因百叶更为皮薄,口感更醇厚。至于配料,通常以大蒜或药芹为主,并佐以木耳、牛肉、香肠、小虾、香菜等,底汤一般以鸡汤搭配。
大煮干丝,顾名思义,重在一个煮字。把百叶细细切碎,大蒜或药芹切成小段,再放入木耳等一起放锅里煮。底汤当然是鸡汤兑水。关键在于掌握好火候,既不能太急,那样大蒜什么的会不熟,也不能太老,老了就烂了,失去了原有的本味,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清脆鲜嫩,色香味俱全。
自小便对大煮干丝情有独钟。小时候在兴化老家,大煮干丝是一道极为隆重的大菜,一般非得过年才有,即使是现在,除了过年或是喜事宴会,平时也难得吃到大煮干丝的。大煮干丝最大的妙处在于就茶。苏中地区最喜早茶,而在乡下,茶点倒也简单,最重要的莫过于两样,一为大煮干丝,另一为蜜饯生姜,其他花生米芝麻糖各种糕点都在其次。泡上一壶浓茶,只需就着大煮干丝和蜜饯生姜,就可以逍遥一个上午。茶性苦,大煮干丝鲜爽,生姜甜且辣,三者食性互补水乳交融,实得人生三昧。
其实在老家一带,干丝还有一种做法,称为烫干丝,与文火慢煮不同,烫干丝追求的是速度。将刚煮开的沸水对着百叶大蒜等一阵猛浇,烫熟了即可。如果说煮干丝重在格调,有君子之风,那么烫干丝就重在效率,有武夫气概。烫干丝的口感与煮干丝也有差别,究竟来得生涩了些,这便需要多加酱油麻油醋加以弥补,浓墨重彩是它的特色,不如大煮干丝那般清秀俊朗。不过烫干丝也有好处,因为程序简便,不太讲究的人家喜欢用之,食材更简化到百叶和大蒜为主,其他配料很少,因成本便宜,所以数量充足,可以大快朵颐,不像大煮干丝精细,吃起来也未免秀气。
印象中,大煮干丝就是一道家常菜,自家做食的。去年到泰州老街,品尝店里干丝,应该说用料做法都还比较精细,但离想象中的还有距离。至于扬州干丝,一般饭店里都有,可惜我吃过的食材做法都极为简单,仅仅有个空名。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没尝过真正意义上的大煮干丝。但转念一想,其实未必,或许原本的大煮干丝就是这样,只是自己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将食材和口感选择了变通而已。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既然如此,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注:最早是扬州干丝最为有名,后来是泰州干丝名声也不错,而在本人老家,兴化市(县级市)戴南镇,历史上隶属扬州,后来改属泰州,但大煮干丝与扬州泰州(这两家其实差不多,只是用料精细程度不同)的口味都不同,也许称为兴化干丝更合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