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柏林的前一晚是扬颂斯指挥的柏林爱乐,由于刚进柏林的那场现代作品,让我不得不把寄托留给了扬颂斯。然而当晚进入爱乐大厅,蓦然发现指挥家换人——扬颂斯的名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荷兰人Jaap van Zweden。柏林爱乐大厅底层的CD店,当门醒目位置专列当晚音乐会主角CD专辑,那天也被Jaap van Zweden占了。这对我的打击无疑非同一般:难得那么老远到柏林,竟没有听一场预期的柏林爱乐音乐会,太没面子。后来得知因为换了一种药,医生要求扬颂斯停止一切演出,真是城楼失火,殃及池鱼。
到了慕尼黑,环境换了,气氛也随之改变。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朋友聊天,他一脸不屑地说“世界一流乐团中,柏林只有一个柏林爱乐,而慕尼黑有三个”。言下之意你有吕布,我有桃园三结义。
这三个乐团是慕尼黑国家歌剧院、慕尼黑爱乐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确实是世界乐坛响当当的名团。因此慕尼黑向来被视为德国音乐的南部重镇。当前,马泽尔和扬颂斯显然是慕尼黑的乐界大腕。
马泽尔和慕尼黑爱乐刚结束访华巡演回到慕尼黑。我从网络问上海朋友音乐会的效果,竟是一片冷漠。原来2008年老马率纽约爱乐来上海演出效果不佳,从此遭上海乐迷不屑,竟然波及至今。可见艺术家的公众形象也有风险——即便马泽尔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大师,一朝不慎,居然五年后还让爱乐者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倒是乐队对张昊辰的钢琴独奏赞不绝口,称他的演奏风格与其年龄绝不相符;还说国内几场演出中均获好评,唯上海一场略显拘谨。
在慕尼黑听老马的音乐会是周日晚上,在慕尼黑爱乐大厅,Janine Jansen的普罗科菲耶夫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勃拉姆斯第二。老马功力不减,乐队在他的调教下有声有色,弦乐的长音齐奏比在上海听到的更为丰厚饱满,让人心满意足。在慕尼黑看了两部歌剧,威尔第的《麦克白》和莫扎特的《唐乔万尼》,都不是传统制作。多数演员能够称职但并不特别吸引人,倒是《唐乔万尼》中的同名主角男中音Gerald Finley十分突出。
歌剧演员虽然多如牛毛,但真正出色的并不多,尤其是能恰到好处地担任某一角色的更不多。即使很有名的歌唱家,也不见得样样角色都适合演。因此对观众来说,能在歌剧现场中听到一部分精彩演唱应该额手称庆了。名角尚且如此,低一点的角色就更是如此。好在国内歌剧上演机会并不多。歌剧迷普遍处于饥饿状态,只要有演,便饥不择食,顾不上台上强弱了。
慕尼黑爱乐大厅是目前慕尼黑最主要的音乐会剧场,隶属爱乐乐团,于是对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殊有不便。两大乐团同处一室难免产生矛盾。扬颂斯已多次呼吁要求再建造一个音乐厅,至今尚处于落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