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错误的标准
邵宁
  邵宁

  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成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优秀?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上映,让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又火了。昨天看到他的一个关于子女教育的演讲稿,语出惊人,但发人深思。

  俞敏洪说:“在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里,许多人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五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错误的标准!”

  出身农家、北大毕业、成功创业、亿万富豪……俞敏洪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可他为何不赞同“进名校就成功”这一标准?因为在他看来,上述标准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变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有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勤奋精神、摔倒在地敢于爬起来的精神。

  幼升小、小升初的拼搏;双休日的补习班、奥数英语证书、琴棋书画的考级……现在的家长,所有的目标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好、进名校,这一切,让孩子“压力山大”,以至于大多数初中生的脸上,已经没有了笑容。而俞敏洪所列出的人品、个性、吃苦精神等方面的标准,恰恰是现在极不受重视的。

  人们往往对成功人士投去艳羡的目光。俞敏洪身为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协会里有1000多个企业家,可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20个,大多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农民工、工人、中专生,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这些人的成功并非“学习成绩”起作用,而是创造力、吃苦耐劳、乐于助人、能承受压力和挫折等素质,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大考场中取得了骄人成绩。

  也有人会说,我们的孩子也很勤奋,也能吃苦,每天做功课到十一二点呢。但是,现在可以在书桌前长时间埋头做题,并不意味着孩子能吃苦。这是在家庭和学校高压之下的行为,一旦可以不做题了,他会像飞出牢笼的小鸟一样什么也不干。正如一些孩子被家长逼得钢琴弹到十级,就再也不碰琴了!

  六一儿童节刚过,孩子的成长永远让人牵挂,因此有了这些思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市民文化节
   第A17版:市民文化节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科普教育/人才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课堂之外
   第B04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6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招生留学
   第B10版:招生移民/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以国家意志守护饮水安全
错误的标准
遗传的下巴窝
吉林禽业公司火灾应成严格问责的样本
不怕罚不怕丑
“开卷有益”不能躺着中枪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错误的标准 2013-06-05 2 2013年06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