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精彩的暑假。”早在春节过后,这样的口号就已经活跃于网络广告、校外办学机构的发布平台,以及个别中小学的宣传栏里。说“精彩”,其实就是一个假期旅行项目,换个时髦的词语便是“游学”。
暑假就在眼前,准备海外游学的同学早已整装待发,而没有跨出国门打算的同学,他们的暑假如何“精彩”?
出境游学流行DIY
今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要推行中小学修学游。然而,留学中介、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各类机构都在抢游学市场,出境游学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现在不少青少年的游学流行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做)。徐女士的女儿云云就读浦东一所小学四年级,“女儿学校就有游学夏令营,社会上的游学项目也很多,但都是学科类的。我只想让她练练语言,过过集体生活,亲近大自然,所以萌生了自己找夏令营的想法。”
去年,徐女士和几位好友寻觅到了美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夏令营项目并在网上报了名。夏令营营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个小岛上,夏令营活动以生存训练为主。各国学生要参加露营、攀岩、骑马等活动。云云说,活动特别有意思。“露营真的就是带了睡袋睡在草地上。一颗松果掉在我的睡袋上,小松鼠就从树上跳下来捡松果。”徐女士说,岛上呈半封闭状态,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带电子产品和手机上岛,父母只有通过活动网站或电子邮件了解孩子的情况。“其实,我把她送上岛后就很担心。但活动结束后,女儿特别开心,玩得很High。”
国内游学避免误区
部分因种种原因不打算出境的学生,会选择报名参加国内游学项目。这也成为近年来持续升温的一个假期青少年活动去向。
英孚教育中国区青少儿英语市场部副总裁杨晓琛说,国内游学目的地,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喜欢地理人文,都可以从天气、环境、地理、人文、距离等不同的要素去考虑,但总体来说地点的选择不是关键问题,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即使已经去过的地方第二次再去,因为行程内容安排的差异,随行人员的差异,依然会有不同的体验。家长需要考察的是游学的具体安排、行程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家长还是不要以家长的眼光先入为主代替孩子做选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心理需求。其次是希望家长不要带着功利化的目标,比如为了让孩子通过暑期学习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去选择一些纯补习类的课程。
对于暑假国内游学的主办机构的选择,杨晓琛也给出了参考意见。
■ 看品牌 选择好品牌的培训机构是选择培训的重要因素,品牌是教学品质的保障,一般来说,品牌过硬的有一定知名度的机构,举办夏令营时间较久的,积累的经验会比较丰富,课程安排也会与时俱进,丰富且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 看师资 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看老师是否真的喜欢孩子,能够和孩子互动,尽量找机会让孩子与老师交谈,家长可以从旁观察老师的耐心,经验和责任感.
■ 看课程设置 以外语类的游学项目为例,一般在7岁之前的小朋友如果需要练习发音,我们都会建议去学习自然拼读法。而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密集强化学习,整体提升成绩,同时获得全球化视野。
监管不能处于真空
家长对各种游学项目越来越热衷。中智海外教育中心总经理袁正翔提醒家长说,目前市场上的游学目的地热门国集中在美英国及欧洲,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旅游型,行程长度均在十几天左右,目标人群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通常为海外名校游,另一种为学习型,通常地点为海外中小学,有学语言的,也有学大学预科修学分的。袁正翔说,留学中介、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各类机构都在抢游学市场,收费也是两三万起步,都有相关业务。“主办机构良莠不齐,即使是所谓的‘纯游学’也暗藏不少猫腻。一些没有资质的游学团,可能会安排到收费较低的、没有认证的寄宿家庭里。而一些培训机构没有相关的出入境游资质,就把项目外包给有资质的旅行社。所以家长一定要认真甄别资质。”
据了解,目前游学产品的销售基本上是两种模式。一种是散客模式,比如大型教育培训集团会通过全国各地的培训分校来销售他们的游学产品;另一种是各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旅游公司的销售员与中小学的校方负责人建立联系,由中小学向这些机构输送生源。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暑假游学,是去旅游还是去上培训班?对此,目前的监管似乎处于旅游部门、教育部门、工商部门“三难管”的状态。
夏令营不同于基础教育,其本身是属于一种可选择的消费行为。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并且也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进行监管。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学大教育关注中小学生暑假生活
暑期课程报名热线400-021-8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