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下午点心吃藕,中班幼儿对藕上的洞洞产生了兴趣。老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分析中班幼儿对数数的经验与能力,把握教育的随机性,与幼儿玩起数洞洞,比多少的游戏。数数经验、比较多少等有关数的教育内容自然而然地在点心活动中加以渗透。
点评(黄敏君老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即生活、运动、游戏、学习都是课程,体现在师幼互动的全部过程中。具有课程领导力的教师会关注幼儿的活动和经验,会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等要素的整合与综合,把握丰富的教育元素,使幼儿获得发展。
【案例2】 这是一节“我的体重”的大班主题活动。一是聊聊成长,通过提问“有哪些地方和变化可以看出你长大了”,引导幼儿关注成长中的变化。二是称称体重,通过幼儿自己称体重,观察刻度的变化,讨论辨认刻度的方法。三是比比体重,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体重,并从轻到重进行排列。
点评(朱洁老师):通过师幼互动,幼儿懂得每一小格代表1公斤,知道红色指针指在哪里,可以根据最近的数字来判断体重。在测量体重过程中,幼儿纷纷记录自己的体重。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应该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经验,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游戏的主人、活动的主人,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冰厂田幼儿园园长姚健说,幼儿园的“教”,是不以学科方式来教,而是让孩子边玩边学。
许多主题活动其实是融入了不少学科知识的。如“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孩子踏青,是体育锻炼;引导孩子辨认花草颜色,是美术欣赏;教孩子数花朵做加减,是学数学技能;让孩子认花的名字、描述花朵形状,是培养语言能力……
过早的机械操练,容易损伤学习兴趣。应将很多知识技能融入主题活动,变老师灌输为孩子探究,在生活场景中快乐学习。
教师应当努力去感悟和关注幼儿一日生活全部环节中的经历与经验。孩子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师情绪的“传递”,儿童模仿成人的动作包括表情,因而老师的快乐可能感染孩子,让他也快乐起来。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