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就业目标不妨微调
周中之
  周中之

  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也是就业相当难的一年。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我们寄希望于政府出台各种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寄希望于社会各方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但也不能不看到,就业问题离不开当事者的个人努力。在既定的现实情况下,个人对于择业的观念和态度,对于就业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两年来,我的硕士研究生中,有两位毕业后先后走上了城管的岗位。城管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并非是人们所青睐的岗位,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但冷静地思考一下,不难认识到这两位毕业生的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必须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各人的特长条件也不尽相同。在庞大的大学毕业群体中,有些人将会走上教学科研的岗位,有些人会进入企业,有些人会成为政府机构的成员……有些新兴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的阶段,社会评价不高,但也许会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新的生长点。况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许将来会有着更多的出彩机会呢。大学生在就业的选择和思考中,必须转变观念,拓宽就业的思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怀着梦想,走进了大学的校园。他们渴望毕业走出校园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岗位,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是有距离的。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就业的形势也会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努力,寻找解决难题的思路。这也就是说,对自己多年前的理想目标,要根据现实的变化加以“微调”。导弹在发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微调,才能准确地射中目标,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职业选择,辩证地思考问题,在动态中将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 

  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我们需要做深层次的思考,要更有力地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为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专业的设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实践活动的安排方面,要有新的思路,要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但愿今后就业难的情况在多方的努力下能够不断改善,大学生不再为毕业而发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 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人物/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人才周刊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人才周刊/培训留学
   第B12版:职场·留学/人才周刊
   第B13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14版:留学招聘 / 人才周刊
   第B15版:人才周刊/招生留学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汽车周刊
   第B1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2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24版:幸福之门/专版
审计出“顽疾”要敢“动真格”
电影的魅力
放过去一码
期待驾照自行报考逐步推广
跌跌不休的股市,何日见底?
就业目标不妨微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就业目标不妨微调 2013-06-26 2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