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车水马龙的街市下,有条七里山塘,一条东西向的河流,两旁曲径幽巷,左右无数人家。我是第三次而来,从桥上下石阶走进巷子。与前两次不同,今天我们要坐游船。
这里也有昔日大户人家的深宅庭院,如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玉涵堂”。从玉涵堂出来,横竖斜拐,我们在一家茶楼门前停了,推开红漆门,一行人在椅子上坐定,就有一男一女两演员掀开帘子,走到台前,略施礼仪坐下。女的弹起琵琶,男的拨弄弦子,一连唱了三支开篇。我们当中,喜欢评弹的还真不少,连续有人自费点了四个开篇。因为还要赶时间坐船,领队起身笑着制止了点唱,说“余音绕梁,可三日不绝于耳”,大家跟着出了门。
山塘河道,乃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不久雇工而凿。山塘河一头连着阊门,一头接着虎丘。我们坐船顺着河道缓缓而行。河两旁,房屋错落,屋基浸没河里。一些人家的窗台上摆放着花盆。有一簇红花开在花盆里,虽小,却格外夺目。有一棵枇杷树长在屋前台基上,结着密密的,青色的果子,在水泥墙前,显得碧绿。有人说像煞威尼斯。呵呵,都说苏州是东方威尼斯呢。不过,窗口前没有拉小提琴的身影,倒是有人坐在平台上拣菜,顺手把拣弃的菜叶往河里扔去。河面上漂的塑料瓶、塑料袋,可能是不文明的游客丢弃的,而蔬菜的残叶漂在水面,实在是居民的不良习惯了。我写游记,总是赞美。在这里批评一句,从大处说,是要维护苏州形象。毕竟,还有一船船的外国游客来往于七里山塘。从个人感情来讲,自己籍贯苏州,希望家乡山清水秀呀。
船驶过了几座典型的江南拱桥,前方忽然出现了虎丘塔影,一会儿,又消失了。这是七里山塘的魅力所在。船至野芳塘,河面呈丁字形,这里最为宽阔,尤为静谧。游船在这里掉头返程。我估摸着船行至此,七里山塘刚过一半而已。
船上扩音器里,开始讲述明末清初“金陵八艳”之一的董小宛闲居七里山塘经历的一段情史,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类典故。正听着历史人物的浪漫故事,忽然,轰隆隆一阵声响打破寂静,举目仰望,一列白色的高铁列车呼啸而过。不多一会,一列货车也在头上快速驶过。这时候,再看河畔屋檐下两三个一串的红灯笼,或高或低挂着,岁月中已结着些许灰尘。我想,夜晚的红灯笼一定幽雅婉约,但白天还是掩不住几分疲惫。在七里山塘,游客仍可体味苏州风韵,但现代快节奏却也实实在在渗透进了空间。
返回山塘街,还看到一景: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成双成对,在游客如梭的河畔,或巷口,对着照相机镜头相挽互拥。这些即将走进婚礼殿堂的年轻人,让我们这些上海游客想到了在外白渡桥上拍婚纱照的年轻人,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憧憬幸福生活的笑容却是同样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