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回到联欢晚会
孙佳音
  孙佳音

  30年前的那个冬天,央视将录播的“迎新春文艺晚会”大胆改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除夕当晚,四条电话线不间断地接听观众点播,接线员接连端了满满五盘点播条给时任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其中大部分点的是李谷一的《乡恋》。这让吴冷西直冒冷汗,他拿着点播条来回踱步,终于出声:“上《乡恋》。”就这样,已经唱了六首歌的李谷一仓促上台,对着口型,就着技术员从家里临时找来的一盘磁带,唱完了这首已被禁播多年的“靡靡之音”。 

  在最匮乏的年代,轻轻撕开一个小口子就能让观众无比满足。晚会后央视收到数麻袋来信,人民赞颂他们是“人民自己的好电视台”。只不过,这道撕开的小口子,也让所有的目光聚焦过来,“春晚”很快成为了一件国家大事,而不再是一群文艺工作者围坐在一起的一场联欢。 

  央视前副台长洪民生分管了头十年的春晚,他最不愿意做把关人,因为“这完全和艺术无关”。层层审查,沉没了反对、藏匿了批评、抹杀了深刻,春晚逐渐与所有那些宏大的、歌颂的、主题先行的各类晚会一样,沦为一出意义微薄的盛大仪式。春晚学会了浓妆艳抹地欢歌笑语,努力营造出没有瑕疵的盛世景象,却忘记了“联欢”的初心,离现实离观众越来越远——除了拾些网络流行的牙慧,最大的创新不过是周杰伦和宋祖英的合唱,那只是形式。 

  春晚,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电视里多是婆媳的美好时代,一派祥和;电影大片场面恢宏明星扎堆,苍白得只剩下吆喝和骂战;流行音乐越发光怪陆离,打动人心的其实只须要两个农民工的温情……还有,四年没能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大学;堪比美国国会山的县镇府办公大楼;毫无特色的一座座“国际大都市”。浮夸空洞贪大求全的,何止一个春晚。 

  30年后的这个夏天,冯小刚出任春晚总导演。所幸,他敢于直面困境:“观众不是很反感以往春晚的浮华、空洞和虚假吗?那我们就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冯小刚说“春晚的最高标准就是博人民一乐”。回到“联欢晚会”,那便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读者之声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时令性热线与制度性攻略
大学四年,我们“捌熟”?
回到联欢晚会
唐慧胜诉呼唤制度进步
戏剧人物
“冀宝斋”是怎样“炼成”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回到联欢晚会 2013-07-16 2 2013年07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