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突破历史记录的高温余热尤在,上海书展又如约而至。这十年以来,每年定期举行的上海书展所打造的不仅是一场展览、一份文化名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将图书所代表的丰沛精神世界切实地带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中。去明星化、图书为本体、读者至上的理念使得无论什么年龄、何种需求的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心头爱”,多家外地出版社带来的图书盛宴再一次向我们拉开了帷幕。
社科类重点图书突出
此次书展,由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无疑是社科书中的重头戏,仅在书展现场,就可以在四五个不同展馆中看到它的身影。而围绕着“中国梦”,则有一系列图书如《我的中国梦———吴建民口述实录》《中国梦不遥远———新盛世论》《美丽中国梦》等纷纷在书展亮相,从各个角度阐释这一主题的深意。
在对于社会问题的追问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推出的《寻找失踪者》以女性作家的独特与思想深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同期推出《万国之上还有人在》,从人心、人性、人本、人杰、人文等多个方面进行“以人为本”的探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则带来了厚重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以浅明语言书写连贯、可通读的中国文学史,并深入浅出地将该领域的前沿观点和学术成果加以呈现。
人文、小说作品依然璀璨
在人文作品方面,湖南美术出版社所推出的《黄永玉全集》虽定价令人咂舌,但喜爱者仍趋之若鹜。文集共十四卷,收录了黄永玉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约3000余幅和文学作品1200余篇。作家张炜则在书展上分别带来了散文集《谈简朴生活》《疏离的神情》,另有访谈录《行者的迷宫》同时推出,在长篇访谈中整体性地记录和展现了他进行文学创作以来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作为“易中天中华史”的第四部,易中天的《青春志》此次也在书展问世并着力于书写东周时期的过往。而青年学人袁腾飞则以《塞北三朝·西夏》讲述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译林出版社的《阿桑奇自传:不能说的秘密》则为读者呈现了“维基解密”背后的种种故事。
英国知名作家杰夫·戴尔在此次沪上行期间经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带来了他的作品《然而,很美》《懒人瑜伽》《寻找马洛里》,以虚实结合的写作方式为旅行文学开辟另一条途径。著有《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的爱尔兰作家科伦·麦凯恩也带着小说《佐利姑娘》《歌犬》来到书展。相比于空间的跨越,青岛出版社推出的殷健灵的《致未来的你》则在时间上眺望未来,为年轻人进行指引。
另外,话剧《蒋公的面子》的剧本作品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印制完毕,除剧本外同时收录了精彩剧评以及部分同人文,同时推出的还有青年作家葛亮被认为最具香港本土特色的小说的《浣熊》。苏童在《收获》发表后备受好评的小说《黄雀记》此次也由作家出版社在书展推出,人民文学则带来了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微博书”纷纷亮相
本届书展上,几本“微博书”的发布让读者耳目一新。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走你,小五》和《这就是大学》的作者以漫画形式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生活,在微博上拥有大批粉丝,此次她们作品的出版也让粉丝们纷纷追踪到了书展。中国华侨出版社的《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则收入台湾摄影人阮义忠2012年的微博以及他对于生活的独到思考,在文与图的配合之间展现摄影作品与文字结合的另一种可能。而安徽人民出版社所带来的《潘石屹、任志强:微博二人转》中,两位地产大佬或针锋相对,或惺惺相惜,以各种形式分析他们的微博心得。虽然一度微博书曾被认为是有“新瓶装旧酒”的嫌疑,但对于真正喜爱相关作者的人来说,微博书中更重要的在真实所感所想之余,是经过作者整理的、集约化的思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