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将近十年前的一次书展前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团委发来邀请,希望我们参加“书展小记者团”,除了我们《少年文艺》编辑部从小读者中临时组织的一批小记者,还有《青年报》社、《中学生报》社等“老牌”的小记者们。
带着兴奋而紧张的心情,我集合了事先约好的一群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走进上海展览中心“书展记者采访中心”。我为我们的小读者们领到记者证后,眼前赫然出现一个正儿八经的记者阵容,相互审视之后,就开始走入各个展览大厅采访。
小不点儿的小记者们,起先面对一家接一家的出版社展台觉得很新鲜。但是走了没几步,小记者们就被淹没在浩瀚的人群中,很快就呆若木鸡,不知采访该从哪里着手。有的孩子甚至害羞地藏起了胸前的采访证。从意气风发地踏进书展大门,到这会儿躲躲闪闪,真让人沮丧啊!
正当此时,孩子们见到心仪的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了,孩子们的眼睛突然间亮了。有的胆子大些的同学叫道:“看,伍美珍来了!是‘真的’伍美珍!”这位年轻的女作家的作品常在《少年文艺》上发表。
来书展上做讲座的作家伍美珍,当时只是平静地微笑着道声“同学们好”,但从现场的反应看,孩子们兴奋非常。是啊,此时此刻只需随意的几句交谈和指点,抵得上在书本上阐述了无数遍的道理的分量。作家在作品中倾心倾力、神采飞扬地表达过许多遍的情感,这一刻很自然地就有了激情碰撞,仿佛一下子点燃了小读者们珍藏在心中的真情的火种。
孩子们在自己一直空着的釆访本上很快记下了一行行文字。我给了他们由衷的赞扬,家长们也都开心地拢紧自己孩子的肩膀。
接下来就是期待着自己的采访成果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了。当然,与《青年报》《中学生报》等其他更有经验的小记者写的报道文章比较,立刻发现了我们小记者明显的差距。我们不约而同地下了决心,要争取迎头赶上去。
两年前,由邹韬奋基金会、韬奋纪念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少年儿童出版社等联合举办的“韬奋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大赛启动仪式,给了《少年文艺》小记者们一个学习采访的好机会。我与其他几位相关的同事组织了专门针对上海书展的小记者培训,内容包括采访、撰写新闻报道、摄影、人际交往时的礼仪,等等。
当我们把小记者们又召集到一起,并郑重宣布采访“韬奋杯”大赛启动仪式的活动时,欢呼雀跃的小记者们的身影久久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到了那一天早晨,彩旗飘舞的上海展览中心笑迎我们的到来。小记者们迈进会议现场,我一声令下,他们争先恐后地站到主席台前,面对名师、嘉宾和领导,举起照相机,摆开架势。大记者们都将这一幕收入相机。我们的小记者终于成为了上海书展的一道风景。
我坐在会场最后一排的椅子上,舒一口气,心中很欣慰。但是我无法按捺自己的心情,站起身冲向前面,与小记者们一同簇拥在主席台周围,心中大声欢呼着:“上海书展,好啊!我们的小记者团,好啊!”
十日谈
我与上海书展
我最喜欢的职业,并不是主持人,而是一名图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