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想鲁迅(2)
刘春杰
■ 成功的推手 木刻 二○一三年
  ◆ 刘春杰

  成功的推手

  在当代中国,一个艺术推手会不遗余力地去推广他认为优秀的艺术家,这之中,推手会先期获得被推广者的好处;之后还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就像经纪人与艺人的关系一样,艺人变成了明星,经纪人当然要获得利润,这种运作方式无可非议。

  毫无疑问,艺术大师珂勒惠支在中国深远的影响力与鲁迅当年的推广密不可分,可是小老头儿不仅没有得到过所谓的好处,还为此付出了金钱与精力。因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是为利益而做的。

  偶然在德国书店的目录上看到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无辜的母亲被战争夺去儿子,其悲壮和愤怒生生地扑面而来,小老头儿血往上涌,本不柔软的头发顿时像刺猬的刺一般直立起来,他拿书的手有些颤抖,他被大师作品的张力所震撼、征服。之后他便通过在德国留学的青年朋友徐诗荃购买多种珂氏的画册,还委托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购买珂氏的版画原作。仅1931年4月至7月,小老头儿就两次购得珂氏版画22件,价格不菲。

  欣赏她的原作,小老头儿知道这位“民众的艺术家”和自己的艺术主张竟然是那么一致,从此“一厢情愿”,把她看作自己的朋友。他开始发表她的作品,宣传、推广她的艺术。如此热情地推崇一位外国女画家,在小老头儿一生中绝无仅有。后来珂勒惠支知道中国有位伟大的作家喜欢和宣传她的艺术,她非常高兴,请史沫特莱转达对远在异邦的粉丝的谢意。

  珂勒惠支在德国曾享有盛誉,被政府授予“大家”的最高荣誉,享有终生年金。世事如天上的浮云,变幻无常,希特勒上台后迫害她,珂氏的人生一下子跌入低谷,暗无天日。也许是上天给予的补偿,最后的日子里她看到了纳粹投降。

  小老头儿宣传推广珂氏的艺术,除了自己喜欢的原因,也有出于学术上的考量。他对身边艺术青年的基本现状一直很焦虑,尤其看到他们带有人物的作品时,他总是深感他们“尤其不擅长刻画人物”,认为从事艺术创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仅靠喊口号是不行的。他明确指出,木刻是工具,但它终究是艺术。小老头儿收藏、展出、发表珂氏作品,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中国的青年画家找到可以学习的榜样。

  他说:“在珂勒惠支的作品中看见别样的人,他们虽然并非英雄,却可以亲近、同情,而且愈看,心愈觉得美,愈觉得有动人之力。她是劳动阶级有力的代言人。”鲁迅也有天真浪漫的时候,脑袋一热,竟给珂氏写信,希望她能为中国苦难的大众作画。珂氏对待艺术极其真诚和严肃,她回信说:“对于中国的事物并不熟悉,无法创作。”

  一瓢冷水并没有浇灭小老头儿的热情。1935年,他精心选出21件版画,并购买上好的宣纸,委托郑振铎在北平故宫博物院用珂罗版精印。当103套作品画页运抵上海后,小老头儿与许广平席地而坐,把为了省钱而在上海印制的封面、前言以及他亲自撰写的序目和画页依次排序,再送往印制厂装订。画册装订完成,小老头儿又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编号,并注明:有人翻印,功德无量。其时是1936年5月,身患重病的小老头儿在世还有区区百余天的时间。他抱病把其中30册寄往国外,包括画家本人,40册赠送国内木刻青年、作家、朋友,另外33册低价发售。他还委托冯雪峰赠送毛润之先生1册。

  再之后,如了鲁迅愿,他自费印制的珂氏画册启发了无数同胞。同时,也被多次翻印,直到今天。

  2010年,我在珂氏故乡观看了许多她的杰作,一位德国艺术家自豪地说:“现在,她已经被公认是不带颜色的画家了。”也就是说,以前她的艺术多被人误解是因为“革命的呐喊”而成功的,而今人终于认识到,她的绘画本身就是杰出的艺术。

  回首往事,我们不能不对鲁迅先生肃然起敬,作为一个美术领域的“外行”,小老头儿竟能在70余年前就准确地认识到珂氏的伟大,并不遗余力地推广。而今她的画展不停地在中国各地举办,人们在看画展、读画册时,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小老头儿的名字,想起珂勒惠支的这位推广人。

  幸运

  生活在战争频发、时局动荡的年代里,有几个人能幸运呢?家道中衰、父亲早逝,不幸像魔鬼一般纠缠着少年豫才,何时才能走出无边无际的阴影?还有如往日般阳光明媚的春天吗?这位抑郁的少年甚至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阴暗的日子里天空中突然射下一束阳光,温柔地抚慰着已成为青年的鲁迅。他幸运地遇见了同乡蔡元培先生。

  伯乐自然独具慧眼,伸出宽大而有力的手,紧紧拉着眼前这位“愣头青”,蔡先生组织的光复会很快吸收了这位青年加入。他出任教育总长,即发函邀请鲁迅到教育部工作,教育部迁址北京后又任命鲁迅为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后来,蔡元培做了北大校长,又聘鲁迅做教员,还聘用他为中国大学研究院的特约著作员。这份兼职所得的高工资让鲁迅一家三代生活相对安逸,使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写作。就是这个时期,鲁迅成为“主流媒体”《新青年》的重要作者,其文章也得以迅速传播,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北大为多才多艺的鲁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期间,他为北大设计了校徽,得到蔡先生夸奖。这个校徽沿用至今。

  广阔的舞台激发了青年人的热情与灵感,他愈加成熟,《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一系列作品相继问世、广为流传,他也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曾说:“鲁迅兄做的小说,我实在五体投地的佩服。”

  “行高于人,众必诽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蔡元培的主张与作为引起了他人的忌妒与不满,他因此受到排挤而下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鲁迅和许寿裳等友人在一家小酒馆为蔡先生送行,除了愤怒就是大口吃酒,他无能为力。蔡先生呢?宽慰着他们,并教他们保全自己。

  多年后鲁迅离开人世,蔡元培成为治丧委员会成员,葬礼时他亲自执绋送葬,这一举动虽让当局不快,引得许多批评声,却给予了鲁迅最高的礼遇。为了《鲁迅全集》送审能够顺利过关,蔡元培找到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邵力子帮忙,自己还为全集作序,对鲁迅的文字与学问推崇备至。全集出版后,编辑委员会赠送蔡先生一套,他却坚持交付书款,绝不收回,并表示,这是对鲁迅的敬意。

  乱世之秋,无论他多么尖锐、孤立,抑或偏激,无论多少人骂他、诋毁他、污蔑他,蔡元培先生都懂他、信他、用他,极力地帮助他。

  相遇蔡元培,鲁迅何其幸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长兴行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世经经纬
   第B04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8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升值空间/彩票世界
   第B12版:创业钱途/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4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私想鲁迅(2)
唐云传
生死对决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5私想鲁迅(2) 2013-09-20 2 2013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