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外资银行“摩拳擦掌”
浦发银行17日晚上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关于设立上海自贸区分行的议案,同意设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行”,并报监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在海外市场“根系发达”、经验丰富的中国银行,已正式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在自贸区内设立分行。
此外,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在积极筹备自贸区新业务的开展。
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一直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的相关政策进程。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将会给外资银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在离岸金融业务、人民币跨境业务方面空间巨大。各家外资银行正积极研究准备,寻求业务的发展空间。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康慧珍女士上周表示,对上海自贸区很是期待。她说,扎根于东南亚的华侨银行本身就习惯于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希望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自贸区提供服务。
寻求短期利益肯定失败
“上海自贸区将优化营商环境。”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认为,这需要做好3件事情:在区内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
他的看法是,一个好的制度不是人设计出来的,是靠大家参与的。参与者既是红利的享受者,但同时也是这个红利的创造者。如果试验一开始进来一大群寻求短期利益的人,那这个试验肯定失败。
他认为,外资银行在金融改革当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长期市场化的条件和严格监管的环境下面成长起来的,更有经验。在自贸区内,不可能凭空设计一个产品,肯定是国际上或者发达国家当中比较流行、比较有效的,而且比较善于监管的那些产品。这些产品外资银行更有经验,可能更有机会。
银行一定要提高定价能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潘英丽教授在谈到自贸区里的金融改革时说,改革处于探索和试点的过程,所以先放到上海来做,试点成功了,就可以迅速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今后利率的市场化会加快速度。原来中央一直采取低利率政策,这实际上是鼓励投资。在利率低的情况下,大家肯定都要抢廉价资金,所以政府就要行政管制,这个钱主要给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使用。如此一来,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非常低的。金融业最核心的一点,是怎么把资金以及资金支配的资源,导入到最发达的产业和企业当中去,但是这也会带来风险。所以如果利率市场化了,这方面能力最强的金融机构就最有竞争力。
潘教授表示,利率市场化后利差缩小,对中国的银行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倒逼机制。银行一定要提高定价能力,管理好风险,同时提高资金的配置效应。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中国银行业整个行业现代化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