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说道:“植物吸收光和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山上种树,平原种粮。地处平原的松江就要把农业搞好。松江的农业既要有农产品的产出,又要有生态效益的显现。”
盛亚飞说,上海生态的基础是郊区的农业。松江城区绿化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围合式太多,开放式太少,应该以乔木为主,上面有绿荫覆盖,下面人可以进去。我们要的不是看起来好看的绿化,围合式的要开辟小道,让人走进去与绿化融合享受自然的馈赠。
一次访谈,能够坦承说出自己的不足,这是松江的大气和胸怀。
说完植物,再说水体。盛亚飞表示,黄浦江上游的水下来,到了松江,我们决不“添油加醋”,另外,松江全区90%的污水已经纳管,不过,我们追求的是百分之百纳管。
说到郊区搞城市化的教训,盛亚飞说得很形象:过去是“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市;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他解释道,搞工业化时,一定要考虑“人向何处去”?建设城市时,同样要考虑“人从哪里来”?
松江将来一定会更美好!对此,盛亚飞信心十足:现在松江户籍人口57万,加上外来人口有200多万。将来,人口还会增加,人口结构也会改变,在新的产城融合中将会有30万以上的白领聚集松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松江人口“白领红利”也将凸显出来。本报记者 朱全弟
钱江晚报记者 吕忆真 合肥晚报记者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