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湖北恩施等地人社部门了解到,劳动力从沿海往内地回流有限,地方工业园区“用工荒”仍一定范围存在。参与多地调研的湖北省人口协会副秘书长石智雷告诉本报记者,经济下行对中西部就业影响并不明显,在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一直被认为劳动力充裕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缺失或将成为经济梯度转移的一个瓶颈。
中部工业园抢“普工”
在武汉纳杰人才市场周二的一次常规的普工招聘会上,国企中国南车一个上午接到了约20份报名表,已经算是全场中收获不错的一家。但由于公司要求工人必须能够熟练操作气体保护焊,最终能留下来的不多。工作人员估计,招满公司急需的这100名电焊工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在近年工业园区遍地开花的中部地区,招工不那么顺利。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3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4、1.09、1.13,中西部空缺明显。
劳动力成本增加
基础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也将进一步倒逼用工价格的提高。在武汉纳杰人才市场一次常规的周末招聘会上,湖北某石墨加工公司将招聘简介上标明的工资待遇普遍提高了500-1000元,转正后的石墨普工每月可拿到3000-5000元。今年9月1日,湖北省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1100元、900元、750元分别调整为1300元、1020元、900元。2013年1月到7月期间,全国18个省区市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杨卫国看来,“用工荒”在短期会存在,但长期大部分普通工作可通过智能机械予以替代。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者吴传清表示,武汉许多工业园缺人,工资没有达到求职者预期,是最直接原因之一。
中西部如何突围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在内地和家乡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据主要地位。自2008、2009年后,已经约有15%的农民工回乡就业。制造业龙头如富士康、海尔集团也逐渐地向中部转移,这一批从东南沿海回乡就业的农民工正好迎上我国产业转移的变化。
“政府应该在构建就业信息平台和完善社会保障上下功夫。”石智雷说,以他在温州等地调研的经验来看,很多在沿海打工的湘鄂籍民工,很难获取内地招工信息,返乡民工就业,还是以传统的老乡介绍为主。“另外,地方政府要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返乡民工往往很看重就业的稳定性和长期保障。”他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