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镇>>>
红火的“村民周周会”
“村民周周会”是马桥镇继“文化天天乐”、“老年祝寿会”后推出的又一个社区终身学习新平台,也是百姓自我教育、素质提升的大舞台。
各村居委依托上海远程老年大学收视节目,在每两次组织村民集中收视远程教育节目,并由辅导员按学校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现在,全镇16个村居委开设“村民周周会”学习点22个。
吴泾镇>>>
村民自建“宅基地课堂”
2012年2月,吴泾镇社区学校在原有的“农民书屋”基础上在和平村组建了“宅基地课堂”。村民们可向社区学校“点”自己喜欢听的课程,甚至可以“请”社区学校的老师为自己讲大家感兴趣的农作物栽种、植物除虫、土壤施肥、文明新风、科学养生、戏曲欣赏、科学生活等内容。
浦江镇>>>
家门口建“流动课堂”
“流动课堂”,这是浦江镇为社区居民开办的家门口的“新型学府”,也是社区送教上门的“百姓学苑”;更是居民提升生活品位的“幸福学堂”。经过几年努力,目前,浦江镇“流动课堂”已形成7个分课堂,下设90个流动学习点,遍布全镇。“流动课堂”设立了女性、新市民、健身、保健、家教等七个子课堂,开设课题100多个,课题涉及的课程有国际国内形势、法制宣传、世博知识、医疗卫生、文明礼仪、生活常识、科普法律等等。
古美街道>>>
在“公共客厅”学文化
客厅,是家人欢聚、友人小聚的空间。公共客厅,是社会上信息传播的特定空间和方式。如今,在古美社区学校内,“古美市民公共客厅”特别引人注目,充满文化内涵和教育元素,它是一个面向全社区开放的场所,是一个基层民主建设、社会动员的平台,通过客厅“面对面”系列主题活动,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形成社区教育基层民主机制,增强百姓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虹桥镇>>>
“开心小屋”居民家园
虹桥镇“开心小屋”从2005年创办至今,是社区学校声乐班在社区的延伸。小屋从最初的1个小屋不断发展壮大至如今的16个小屋,创始人鲍美利老师利用自己的声乐特长,在家中创办“开心小屋”,辅导社区居民学习音乐知识,并通过小屋这个平台,开展心理咨询、纠纷调解、家庭治疗等,提供志愿服务。
“开心小屋”获得了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老年人学习团队、闵行区老年教育优秀学习团队、虹桥镇创建全国文明镇优秀志愿者团队等光荣称号,创始人鲍老师于2011年被评为最可爱的闵行人。
江川街道>>>
扩大社区教育资源空间
江川街道本着双赢互动的原则,先后与地区内超过1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
一是将社区学校、文体中心和居委会文化站(室),全方位、全天候地向社区居民和单位开放,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将辖区所有大中小学校的教育场所、教育设施、教育人才等软硬件,全部向社区居民和单位开放。三是利用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教学、文化设施,以“朝夕教育基地”、“双休日教育基地”的形式加以保障,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参加学习、参与活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