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厚爱,有幸参与“上海首届诗词格言书法作品进校园”活动的作品评选工作;又蒙厚爱,主办活动的朋友命我为这本作品集作序。惶恐之余,觉得还是有些话可以说的。
诗词格言书法作品进校园,确实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她的意义就在于,这项活动直接针对的是当今各类学校教育中的文化缺失。说起文化缺失,实在感慨良多。比如,一所著名高校的BBS网站的封页上赫然刊登着一首不是蝶恋花的“蝶恋花”,除了字数,平仄用韵全然不对。不由使人想起邓拓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你不会写满江红,就去写满江黑吧;再比如,一位高三语文的把关老师居然把吴玠说成是“南宋抗金著名女将”,理由是:凡从“玉”的字都是女性用的,搞得即将高考的学生们一头雾水;又比如,某年某省高考出现一篇号称“史上最牛”的满分作文,那是一首长达百余句的七言古体诗。其中内容、用韵各方面的错误不下几十处,竟然被阅卷专家评为“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一流”。如此等等,问题太多。所以,诗词格言书法作品进校园,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对学校而言,至少可以补其语文教育之不足,纠其文化常识之谬误。假如我们漫步校园,看到的是那些深具励志、修身、赏美价值的诗词格言,心情会是何等的愉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诗句,可以净化学生们的人格心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诗句,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的诗句,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而诸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之类的警句格言,则使校园充满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因此,我们应该焚香祭拜,感谢那些古代的哲人、诗家和爱国者,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厚的优秀文化遗产,那些诗词格言,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将会如一泓清泉,流传不息。我们也要感谢这项活动的主办、承办、协办各方,他们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假如没有远见卓识,没有执着追求,那是不会做这样的“赔本生意”的。我们还要感谢为这次活动无偿提供作品的书法家们,他们用笔墨装点校园,用艺术演绎诗词,使广大师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
作为一个文史工作者,我十分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我真诚地希望活动能够持续办下去,并且不断完善。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作为志愿者,深入校园讲解那些诗词格言,为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文为《“上海首届诗词格言书法作品进校园”作品集》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