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建筑依旧还在诉说。当你漫步在浓荫遮蔽的衡山路上,当你目光掠过交通大学的深红大门和汉白玉石狮,当你站在徐家汇公园里环顾周围的摩天大厦,你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徐家汇的诉说。
2009年初夏,当我得知要参与“徐汇中凯城市之光”项目,当我站在车水马龙的虹桥路上作现场踏勘时,我难掩内心的冲动。我想,我将与徐家汇有一次美丽的邂逅了。作为B+H建筑师事务所的一名建筑师,我知道B+H与中凯集团强强联手的合作由来已久。最初的“静安中凯城市之光”项目就在业内获得如潮好评,同时在市场上也获得巨大成功。从此,B+H与中凯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中凯秉承现代建筑风格、推崇水景主题的住宅景观的开发思路,皆与B+H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英雄所见略同”。传承经典,并与时俱进地融入创新元素,开发商与建筑师们对设计目标一拍即合。当然,仅此还远远不够——如何在周围略显繁杂的环境中创造诗意的栖居?如何在犬牙交错的密集现状建筑群中脱颖而出而同时又融合到城市肌理中实现对城市的友好?如何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又能通过提升项目的高度和价值?……我们的设计之路就是寻求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
建筑设计如十月怀胎,充满艰辛并苦尽甘来。在“徐汇·中凯城市之光”这个项目上,我们的团队充分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主创建筑师David Stavros先生、项目总监寿立冰先生以及我们团队的各位成员不断地讨论、修改、验证,不断地怀疑、肯定、再怀疑、再肯定,前后十多轮,我们终于拿出了让开发商中凯的领导们还有我们自己都满意的设计方案。项目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年年有鱼”这一在中国传统中很具有吉祥意味的意向,四栋弧线状、高低错落的高层住宅,围合在形似“游动的鱼”一般的中央开放水景周边,建筑与景观空间形态灵动契合,形成了园中有景、景中有房的优美意境。建筑的弧线形态摆脱了通常住宅建筑的平直呆板,与周边的徐虹北路、南丹路形成了活泼和优雅的街道边界,使行人能获得有趣、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体验。建筑之于城市谦逊而友好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塔楼屋顶的层层退台,给顶层住户提供了宽大的观景露台,同时也使建筑造型跌宕起伏,塑造出了独特的建筑天际线,成为自身形象的标志。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我们延续了中凯所一贯秉承的现代主义风格,运用弧线状的水平向建筑元素强调建筑水平向的伸展感,不但强化了弧线建筑的优美形态,也与其围合的水景相得益彰,富有流水一般的动感视觉效果。住宅塔楼外墙由香槟色铝板幕墙、玻璃和石材质感的材料组成,水平窗带和阳台沿着弧线伸展,建筑形象现代、典雅、奢华,且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成为标志性的高端都市楼盘。建筑语汇来自经典的静安中凯城市之光,而同时又是其不折不扣的升级版。
“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作为建筑师,我们当然不会忘记对建筑细部的刻画。无论是玻璃阳台护栏上的金属扶手,还是铝板线条上暗藏的LED灯槽,无论是白天阳光下香槟色铝板的金属光晕,还是夜间万家灯火中勾勒建筑体态的泛光投射,都是我们精益求精追求最佳设计效果时不能忽略的各个建筑细部。
贝聿铭说:“每一个建筑作品都是建筑师的女儿。”现在,徐汇·中凯城市之光项目经过开发商、建筑师和施工单位的携手努力,已经姿态婀娜地矗立在徐家汇的一角,如同初长成的少女,向徐家汇、向上海滩展现她的仪态万方。我与徐家汇的美丽邂逅终于美梦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