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观园里的“农家乐”
戴萦袅
  戴萦袅

  近年来流行“农家乐”,到近郊游玩半日,摘点果菜,吃一顿乡村风味餐,感受一回野趣。当代人觉得“农家乐”是一种时尚,却不知此风俗古已有之。《红楼梦》里富丽堂皇的大观园中,便有一处稻香村,仿造村舍而建,杏花林连着泥墙,土井旁种着蔬菜,一扫富贵之气。

  大观园刚刚竣工时,贾政和贾珍带着贾宝玉给园中各处题匾额对联,看到稻香村非常喜欢。这派田园风情勾起了贾政归农隐居的心,他还建议在树上支一面酒旗,就和村里的一样。贾珍也说该买些鸡鸭鹅来养着,这样更有意思。这些在琼楼玉宇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贵族老爷,见到了造得古拙的院落,竟然如此兴奋,简直像小孩子得了新奇的玩具,绞尽脑汁地想一些特别的玩法,翻新花样。

  贾政是朝廷命官,贾珍贵为威烈将军,像办家家一样捣腾这个小小的“园中村”,乍一看有点好笑。中国本是农业大国,但贾府这样的豪门早已脱离了基层,他们所了解的农村生活,仅限于山水田园诗中明净的田园风光、悠闲的耕织生活,再不然,就是农庄上交的租金、租粮。庄上的农耕为贾府提供生存的保障,诗歌中的农耕则给了贾政他们心灵上的寄托。贾政的一个清客夸奖稻香村“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范石湖的田园诗清新优美,朗朗上口,在清初有很大影响,时人称“家剑南而户石湖”。贾政等人面对官场的压力、权力的角斗,自然向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悠闲生活。可惜他们只看到《四时田园杂兴》里的耕织之乐,却没有看到《催租行》《缫丝行》里农民受到的压迫盘剥。

  相形之下,贾元春对田居的向往则让人同情。贤德妃元春省亲时,黛玉替宝玉写了首咏稻香村的诗,元春读后大为惊艳,她欣赏稻香村的别致,更喜欢这首颂圣应制诗里“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样活泼亲切的生活描写。元春贵为皇妃,却羡慕田舍之家的天伦之乐,憎恶皇宫的阴郁寂寥。这样一位妙龄女子,圣眷隆重,却要流着泪说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去处”,可见内心非常痛苦,倒不如做一个农家女子,虽然生计艰辛,但亲朋环绕,自在幸福。

  贾府里喜欢稻香村的人还有很多,宝玉的寡嫂李纨干脆住了进去。只有宝玉觉得稻香村是“人力穿凿扭捏而成”,假得很,是工匠为了迎合贵人“雅兴”、“野趣”的玩物。贾政和贾珍参与稻香村的设计,其实和探春、宝钗吃腻了大鱼大肉,想吃油盐炒枸杞芽儿解腻一样,都是一时的兴致。就说李纨,自号“稻香老农”,但雪天组织诗社活动,便要凑五、六两银子作为活动开销。按照刘姥姥的说法,二十多两银子就够一户庄稼人过一年了,李纨这样大的手笔,恐怕不是“老农”应该有的。

  如今的大城市人口密集,寸土寸金,想要在自家园子里辟一个“稻香村”已不可能。但人在尘嚣的樊笼里久了,总希望返璞归真、重返自然的怀抱。田园生活最让人流连的,是那份宁馨安详,而追求淳朴生活的最高境界,其实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内心恬然平静,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活压力,也不会迷失,不会苦闷。神仙托生的宝玉正是因为心态平和,才觉得“稻香村”这种慰藉冗余而造作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方竹杖
大观园里的“农家乐”
明月二三事
天下黄河贵德清
浓艳一枝滴露香
别拿汉字当玩物
在空中写字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大观园里的“农家乐” 2013-10-26 2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