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账单并非生来就是“大模子”。以自来水账单为例,上世纪的50年代至80年代,其面积大约相当于成年男子的1个手掌那么大。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账单“模子”一点点长大,直到目前,同样一张账单,24厘米宽、12.6厘米高,面积相当于3个手掌。
除了水费账单,还有电费、燃气费、电话宽带费、有线电视费等等,这些账单除了燃气单大小在22厘米×15厘米约300多平方厘米外,其余都在500平方厘米左右。此外,如购房还贷账单、保险缴费通知单等,“模子”也都差不多。
账单“模子”为啥要变大?博主“@尚水老员工”这样解释,其合理性的一面,在于方便用户缴费。账单上印有条形码、各营业网点,以及与法相关的各项告知,还有公用事业单位的对外服务举措等,内容比以前多了不少。
可另一方面,当年的技术远没有如今发达,手机、微博、微信也还不曾出现,所以不得不在账单上做文章。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各种便民须知可以让用户动动手指就知晓,完全可以改变一下账单形式了。
事实上,现在即使要彻底取消纸质账单,技术上也做得到。一年多前,申城已开始推广电子账单,最理想状态下,按目前全市800万户家庭每户每月平均5.5份账单计算,一个月就可节约4400万份纸质账单。据测算,一份纸质账单从出账单位到达用户手中,计算纸张、印刷、油墨、物流各类成本约为1元。如果纸质账单全改为电子账单,一年将可以少砍20万棵大树,保护2500亩森林,节约用纸1万吨以上,价值5.2亿元。
但是,目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习惯纸质账单。同样以供水为例,目前510万户用户中,办理电子账单的仅28万户。所以,纸质账单现阶段仍有“瘦身”必要。
我们的近邻江苏省,一些城市的纸质账单类似超市收银条,上面户号、地址、抄表数、欠费数、抄表员、抄表日期等基本信息样样齐全,但大小约为上海账单的五分之一,思路值得借鉴。我们的公用事业单位,一方面应继续大力宣传和推广电子账单;另一方面有必要主动让纸质账单“瘦身”,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推动账单早日全面电子化。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