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把握“挤出效应”
“2012年,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692元,比长兴的3469元高35%;出让土地均价10915元/平方米,比长兴高出数倍。”这份来自浙江长兴商务局编制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长兴县的影响和对策建议》报告,提到上海自贸区设立后可能会推高上海房租、工资等经营成本。基于降低商务成本的考虑,上海部分产业将“挤出”流向周边。长兴应及早分析,动态跟踪,享受“挤出效应”带来的发展红利。
长兴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设立上海自贸区将产生类似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效应,带动苏浙等长三角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完善。长兴与上海地缘相近,产业链结构关联,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吸引众多离岸金融、国际航运、电信、软件外包、云计算等国内外服务业企业集聚,必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呼叫等外包需求,这将为长兴相关领域外包企业承接业务提供更多的机会,有利于推动长兴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同时,上海自贸区发展也会拉动长兴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上海口岸45个国家公民享有过境72小时免签证制度,这将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商务、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等消费类行业的发展。“我们长兴距离上海不到200公里,又有一定的商贸、旅游基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应该认真策划,有效把握商机。”
在浙江,除了长兴外,杭州、宁波、嘉兴等周边的城市也一直在做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内部研究。就在不久前,由嘉兴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肖培生带队的嘉兴代表团专程赴沪开展学习考察,并就对接上海自贸区、拓展与上海的交流合作进行研讨;宁波近期也聚齐发改委、保税区、海关等多部门,共同探讨宁波如何借力上海自贸区建设,打造宁波开放型经济的“升级版”。省会城市杭州虽然目前没有出台研究报告,不过前不久杭州也就对接上海自贸区专门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颇大,浙江机遇很多。”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汤钟尧说。
江苏
助推企业“走出去”
前几天,由红豆集团成立的上海红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揭牌,成为上海自贸区挂牌后首个进驻的无锡企业,今后该公司将在上海自贸区内展开服装进出口贸易。在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看来,捷足先登进区设点,将帮助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开拓国际市场。
享受溢出效应,助推本土企业“走出去”正是眼下江苏热议的话题。无锡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专程从上海请来教授,为企业家们解读上海自贸区各项政策;市司法局专门组织了法律服务团,为企业入驻上海自贸区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无锡与上海地缘相近,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作为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前十的城市,无锡拥有众多品牌进出口企业和出口基地。”无锡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接上海自贸区,有利于无锡企业全面拓展境外市场,同时还能带动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
泰州市社科联主席、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副院长潘时常也一直高度关注上海自贸区的进展。在他看来,上海自贸区对泰州的带动效应和联动效应,将帮助泰州的企业加速“走出去”。“现在已经有一批泰州的企业在和上海自贸区积极接触,这可以让本土企业更深入了解、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获取国外的市场信息、融合更多的发展资源,为今后‘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基础。”
此外,苏州、南京、常州、南通等地的不少企业也都在积极接洽上海自贸区,研究相关政策,加速南下布局的步伐。
安徽
区域合作“借梯登高”
“与合肥综合保税区相比,上海自贸区在法律、产品、服务等方面肯定更完善。合肥保税区可以推广复制自贸区模式,完善相关机制。”这几天,安徽省委党校王泽强教授一直在关注合肥综合保税区申报和上海自贸区试点的进展。因为眼下合肥综合保税区的申报方案已经递交九部委正式会签,一旦获批,各项政策、实施细则今后都要一一出台,而上海自贸区的先行挂牌,可以为合肥保税区树立一个政策样本。
当“保税区”遇到“自贸区”,是竞争?还是合作?王泽强认为,设立自贸区,上海有可能成为继伦敦、鹿特丹之后另一大转口贸易港,这将带动合肥乃至安徽对外贸易总量的加速扩张。“上海自贸区会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吸引一批高端产业、人才等流向上海,不过合肥和上海产业定位不同,合肥的商务成本更低,便于自贸区企业将配套基地在此落户。合肥完全可以‘借梯登高’,凭借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营造长三角腹地这一功能,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水平。”王泽强说。
此外,有专家建议,合肥综合保税区应尽量与上海自贸区在区域合作、政策配套、监管模式、人才引进上接轨,缩小综合保税区与自贸区制度和政策差距,为两地的合作双赢争取到发展红利。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