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各代淮医名人
中国淮医名人馆坐落在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总面积500平方米,全馆分为四个展厅。古代淮医名人厅内,列展了汉、晋、宋、元、明、清七个朝代25位淮上名医,其中有枚乘及其华夏第一篇阐述养生之道的汉赋经典《七发》;有绘制我国最早人体解剖专著《存真图》的宋代杨介;有研究温病学的宗师吴鞠通。在淮医名人厅里,列展了33位新中国淮医的杰出代表和当代淮医名人。而在淮医华夏厅里,则列展了43位在淮安出生或在淮安工作过的且在全国有影响的医学名家,他们中有首届国医大师、针灸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还有几位是在上海三甲医院工作的专家教授。
特殊地域应运而生
淮医作为中医的一个流派和一种世代传承的文化现象,是在淮安这一特殊地域上产生的。明清时代的淮安扼漕运之冲,成为全国漕运指挥中心、黄淮运河道治理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和淮北盐集散中心,是著名的运河之都。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昌盛,山阳医派应运而生,并沿着大运河和古淮河不断向外传播辐射。吴鞠通是一代温病学宗师、山阳医派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与《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并列中医四大经典。
淮医主张天人共适、人际和谐、和衷共济,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宋之杨介,学验俱丰,屡起疑难重症。广州通判杨立之归乡省亲,突发喉痛,溃破流脓血如注,寝食皆废,诸医束手。后杨介用生姜片为其诊治,食之半斤,疼痛渐止;食之一斤,脓血顿尽。治愈后,人问其故。杨介解释说,杨立之长年在南方为官,平素多食鹧鸪,而鹧鸪好食半夏,是中半夏毒也。生姜最善解半夏之毒,故有速效。
宋徽宗赵佶夏日饮冰太过,致泄泻不已。朝中太医用理中丸治疗无效,乃广征全国各地名医。杨介应诏而往,仍用理中丸。杨介说,病由食冰而起,再用冰水煎汤服丸,果然服后得效。徽宗重赏杨介,从此名扬天下。杨介还自制丸药专治头痛,《本草纲目》称为“都梁丸”。
淮医精神生生不息
淮医有着整体的治疗思想,不仅注重生理,还十分重视精神和疾病的关系。西汉辞赋家枚乘在其代表作《七发》中,针对楚太子的病情,精辟地阐述了奢侈享乐对身体的残害,告诫膏粱子弟不要纵欲,认为贪图安逸就是吃毒药,腐朽的生活方式就是病。要消除内体的病,首先要杜绝不健康的生活,改正生活习惯则必须从思想下手,今天仍有警醒意义。
走出中国淮医名人馆时,恰遇淮安市卫生局吉文桥局长。他告诉我们,淮安目前正在筹建中国淮医博物馆,并将之作为弘扬淮医文化,传承淮医精神的基地,使淮医精神生生不息,永续传承。
通讯员 陈前伦 记者 尹学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