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此语,是清代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裔介在《答韩康海内兄书》中说的。作为一名专门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的中央监察部门的言官,他忠于职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践了自己“台谏皆有治天下之责”的诺言。
清人入关,沿用旧策,跑马圈地,以致生灵涂炭。时年39岁的魏裔介上了《流民死伤堪悯疏》,直陈“连岁以来,水灾频仍”“圈占之余,民已无田无家”,只能“苟延衣食”。他对流民“细加询问”,得知“有父母夫妻同日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有得钱数百卖其子女者;有刮树皮抉草根而食者”,“至于僵仆路旁为乌鸢豺狼食者,又不知其几何矣”!他还据此写成新乐府诗《哀流民》:“田庐水没无干处,流民纷纷向南去”,“路有栿(房梁)杜,缢者谁子?”他希望朝廷在已发放数万金赈灾款的基础上,再施鸿恩,“务使流民得全性命,随地安插入籍”。“元气充固,实国家富强之本”,而百姓有了活路,才能安养生息;恢复了元气,他们回馈给国家的又“岂止数万金而已耶!”上疏4天就得到圣旨:“这本沿途赈济,随地安插,并劝惩鼓舞事宜,俱属急务,着作速详议具奏。”言官一个奏疏,就让朝廷迅速制定出具体实施的赈救方案。
清朝初建,各种典章制度极不完备,魏裔介早年上过《圣德与年俱进疏》,“乞及时讲学,开设经筵日讲,以隆万世治本事”。他认为“开创草昧,多以马上得天下”,而“万世久安长治之根本”,则应通过硕学之士讲解经世致政之术。4年后,他再上《请举视朝大典疏》,强调“创业实难”“守成不易”,所以“凛凛覆舟之谕,兢兢驭索之忧,诚恐骄恣之易生,而晏安之为害也”,如此重视制度建设的眼光是很超前的!
顺治即位8年后始亲政,他能做到积极采纳大臣的建议,“欲以立一代之弘规,昭子孙之法守”,也是在纲纪法度“实多缺失”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万年之策”。在他亲政以后,每逢五之日,就按时召见大臣,形成了制度,保证了下情上达,以形成正确的决策。
魏裔介有以民为本,体恤黎氓的思想,曾多次提到“爱养元元”“民安其业”,更把人民与江山、与国家联在一起思考,实属难能可贵。他在《合计天下兵食疏》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此老生之常谈,而实古今不易之通论也”,“为民即所以为军,为百姓即所以为国家,乃培根本而长治久安之要也”。我们今天宣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则比古代官吏的认识提升一大截哉!
魏裔介能做到“言官尽言”,与他重视读书分不开。“人之仕宦而能读书者,其心清,其理明,则不惑于声色利欲之途,而常存其淡泊素朴之见。若不以读书为事,惟拮据簿书,经营财物,则心气日昏,理义日昧。其在朝也,必以趋势附利为巧。其居乡也,必以求田问舍为务。”对照一下今天的现实,我们难道不觉得此言颇具经典,也很当代,又何其鲜活吗!